聽課心得體會4篇

四月下旬,正是桃紅柳綠、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有幸去杭州參加了浙江省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評比的聽課觀摩活動。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省級的英語優質課觀摩活動,對於我這么一個年輕教師而言,真的是收穫很大,受益匪淺。此次外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出類拔萃的英語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

本次活動為期兩天,共12節課,每個地市都有優秀教師參加,更有許多優秀的專家來當場予以點評。我想用一個來表達我對這次聽課的感受,那就是“精”!

第一, 備課很“精心”!

我們都知道,教師備課的三個要素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和學法。此次比賽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尤為突出。它不僅要求參賽老師要備好拿到手的教學材料,而且還要對材料進行篩選改編,這樣也就大大增加了備課的難度和強度。尤其是第一天上課所選用的材料my father’s hands,它是一篇散文,篇幅很長,語句也很優美,作者對父親的真摯情感從里行間那些平凡的詞間不斷的透漏出來,那么“該如何著手改編”,“該刪掉哪些內容”,“該怎么刪才不影響文章整體”等也就成了參賽老師第一個最大的難關!我相信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難”!而且會問:有必要嗎?但仔細想想,我們平時不也老是抱怨我們的教材內容太多,難度太大嗎?那難道我們不應該要學會這種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處理的方法嗎?而後來在拿到這12個老師的改編材料後,我也確實為他們的能力深深折服!每一個老師基本上都能夠在不改變原文精髓的基礎上,憑自己的理解將文本材料進行了合理地再加工,使之能適合相應層次的學生閱讀,而且還能讓學生在閱讀技巧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回浦中學的吳超玲老師所改編的材料在設計排版上,更是讓大家有如看到教材一樣的熟悉感!

同時,因為教師使用的學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學生,且見面時間很短,所以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大家更是充分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與學生交流,為上課做好一定的準備。而且很多老師上課時還會通過握手等環節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得距離,使學生感覺尤為親切。同時又能夠很自然地導入文章的主題“hands”。

至於“備教學和學法”,每一個老師都認真製作了教學課件,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簡要的呈現在ppt上,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幾位老師所選的圖片極為貼切、感人 (一雙大手包著一雙小手形成一個“愛心”標誌) ,從視覺上給了學生一種“愛”的衝擊,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進而也做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

第二,上課極“精彩”!

我們現在經常在提一個問題:如何才能保證我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才能將課堂四十分鐘利用到位,而不浪費?在此,我覺得桐鄉高級中學的馬青青老師做得尤為到位!她開始導入的時候就“開門見山”,先提出situation,然後讓學生幫忙解決問題!這樣子就給了學生一些懸念,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心。然後在課堂設計中,馬老師做到了環環相扣,每個環節之間得銜接過渡非常自然,每個環節都給學生設定一定難度的任務,難易程度比較恰當。讓學生既能動腦思考,又不會太難讓學生喪失興趣。加之馬老師本身個人素質很好,上課很自然,語言很豐富,整節課不斷地運用目的語,使得學生在最後的output中能很到位的運用了所學內容,從而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整節課進行下來,就覺得特別順暢,整節課集欣賞、表現、評價於一體,中間還不乏幽默,以歐巴馬和日本首相為例,既讓學生理解了難點,又使得課堂氣氛既生動又活潑,還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當然,每一節課都有很多精彩之處,正如評審老師點評的那樣:“12節課就是12道精美的菜餚,值得我們去慢慢地品味!”

第三,點評更“精妙”!

第一次和那么多優秀的專家和老師近距離地接觸,說實話原來以為又會聽到一些“雲裡霧裡”的點評!但是,從第一天上午謝平老師開始點評的“四道精美的菜餚”,到下午生平老師的提出的我們在教學設計中,如教學目標設計中的不足,直至最後葉在田老師直言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種種缺陷,都讓我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這些專家深厚的語言功底,謙和的人生態度等,都讓我深深地為之折服!所以,聽他們的點評難道不是在品第13道,第14道精美的菜餚嗎?

我想,我會銘記這次難得的經歷!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通過本次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為一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不斷地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為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台。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自己的課也能真正的“精”起來!

聽課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看了周老師為中學生講解鳥的生殖和發育的錄像課,被她的講課方式所感染,在上課的過程當中,她不是沿著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走,而是利用問答的方式引起學生思考,利用平時生活的例子,在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能力的同時,也拓展學生一些課外知識

1.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首先是新課的導入,先展示一些鮮艷且與新課有關的圖片,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接下來,利用幾張關於鳥類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的圖片,讓學生分組討論之後再排出順序與說出鳥類的幾個生產階段,這樣不僅讓學生提前認識這節課的內容與加深他們的印象,而且促進學生交流合作,培養合作精神。這樣下來學生就差不多清楚整節課的基本內容了,然後在一個一個細節去分析各種鳥類的各個階段的生活習性與特徵,這樣可以在無形之中幫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在講解鳥的生殖與發育的過程當中,周老師除了很好地講解課本知識之外,還由教材內容擴張到課外知識,如鳥的體內受精引發到魚的體外受精,再由鳥的產卵於孵卵講到杜鵑的鳩占鵲巢的故事,這樣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可以緩解學生的聽課疲勞,更有利於對鳥的產卵於孵卵的知識點轉化,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與視野。如今這種講課方式恰恰是現在老師所追求的講課技巧。再來就是總結上面所講內容,知識的回籠,提醒了學生剛剛所講的知識之外。還鞏固老師之前講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要求

在上課之前,周老師促進學生預習方式是提出上課所需要的問題讓學生回去找資料,這樣可以讓他們積極地預習與提前地了解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他們在預習當中遇到不解的問題,可以準備好,在課堂中認真地聽講,認真去尋找答案,這樣無形中就解決了學生在聽課的過程當中無目的聽講甚至心不在焉的難題

2.觀察雞卵結構部分

首先,周老師安排每兩個人一組,讓他們一起觀察,一起討論。這樣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的交流,鍛鍊合作精神,還可以讓他們在觀察的過程當中,更好,更多地發現雞卵的結構,畢竟一人計短,兩人計長。這樣也很多地彌補探究性實驗的缺陷性,讓課程很好進行下去

周老師不是一來就叫學生開始做實驗,而是先提醒學生怎樣去觀察雞卵,以及帶著一定的任務去觀察。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學生更有效,更好地觀察雞卵,而帶著任務去觀察,會減少學生少走彎路,有目的地去觀察雞卵,更好地達到教學任務。

而在做實驗的方法上,周老師不是採用教師常用的認證性實驗方式,而是採用探究性實驗方式去引導學生認識雞卵的結構,這種實驗方式雖然有時會因為學生不夠細心或者是因為某些原因而造成某個結構的漏掉,但是相對於認證性實驗,它能提供學生一個探究的平台,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與總結,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體會實驗的自由的同時,更好地鍛鍊學生探究精神與培養科學探究習慣

在教學生觀察雞卵的結構的過程當中,周老師首先準備好實驗器材,在學生動手做實驗的時候,周老師流連在學生之間,但只是耐心地關注他們的觀察與等待他們的發現成果,而沒有主動為學生講明他們所要觀察的部分,這樣給學生一定的自由,讓他們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實現探究性試驗的效果。從學生想得到表揚的角度,周老師穿梭在學生之中,無形中給了學生實驗的動力,這樣不僅讓學生更積極地去觀察與發現,可以時時刻刻知道其他學生的進度,讓他們把握好試驗時間。不斷地客觀地報告學生的實驗成果,還可以讓個別仍在實驗中漂浮而不知其所要為的學生清楚所要觀察的目標。

最後就是做實驗總結,周老師先是提問學生的實驗收穫,總結學生的實驗結果,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補上學生所漏掉的部分。提問的效果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實驗成果得到的老師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他們以後做實驗的時候積極地探索。當然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再加上探索性實驗的不易性,學生探索的成果不會符合教程的全部要求,而老師最後所要做就是補上漏掉的知識點,但是周老師不是直接就把結果給標上去,而是展示相對應的圖片,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雞卵的結構。除了對學術上的總結之外,周老師還在實驗技巧上做了總結,這樣有利學生汲取實驗經驗

3.聽課心得體會

看完周老師的講課錄像,我獲益匪淺。要問我是否聽得懂周老師所講的內容,我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並拍手叫好。

在和學生相處中,周老師給人的感覺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嚴厲師長形象,而只是一個和學生互相學習,互相探討的朋友。周老師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正是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想火花才能爆發,學生才能質疑、勇於探索和試錯中發現新的東西。在整個四十分鐘的教學過程當中,周老師一直保持一如既往的微笑,這樣不難讓我們看出一個中學教師的職業熱情。這給我很大的啟發,以後在我從事教學的道路上,我一定要學習周老師的教學態度,認真,熱情地對待教學

在教學的技巧上,周老師遵守了啟發性原則,注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探索、生動活潑、自覺主動地汲取知識與提高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一些豐富、有趣、邏輯性,系統性很強的內容和生動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對即將進行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學習目的認識明確,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信心。同時周老師善於注意提問,激疑,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周老師還在學習過程中以科學的,完整的理論為主要的教學內容,把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經驗和自然、社會的實際套用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理論知識。還有,周老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當中,注重重複地提醒學生所學知識,在不斷的重複中,學生會很快地掌握了老師所講的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周老師善於聯繫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思考與聯繫,讓學生更容易地汲取知識點,更好地形成一個知識網,方便於學生知識的掌握。特別是對於初三與高三的學生,幾年的知識都要銘記於腦中,這樣形成一個網路,學生就會知其一而知其餘

在實驗教學上,周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計畫實驗,劃分實驗小組,在實驗之前想學生說明實驗目的和要求,在實驗進行中,周老師及時檢查學生的實驗操作,在實驗之後,周老師總結實驗的情況,指出優缺點,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讓學生不斷地汲取實驗檢驗,為以後的實驗做下鋪墊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看周老師在台上的精彩表現,我突然發現自己的望塵莫及,所以以後我要在平時抓住機會練習,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為更好地投入教育事業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中聽課心得體會
聽課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加豐國小 李江萍

四月二十八日星期六,在學校領導的精心安排下,由教委任主任帶領我們全鎮的班主任參觀學習了橫水國中。橫水中學,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校名,在去橫水中學前,我是這么認為的,隨著我們一行八十人漫步在橫水中學校園的那一刻,我的心裡更是打出了許多問號,心想讓我們來這所學校學什麼呀,因為從外觀上看,她沒有給人驚鴻一瞥的震驚之感,和我們的校園比起來,她沒有一排一棟的現代化教學大樓,正在我輾轉思疇之餘,鐺,鐺,鐺,不遠處傳來了一陣手敲鈴鐺的聲音,循聲望去,我又一次徹底的被“折服”這都什麼年代了,這所學校居然還在用這種我們童年時的這種古老的召集鈴鐺,然而也就是這不起眼的一幕,調動了我所有興趣的神經,心想這一定是一所別有韻味學校,定有她的特別之處。接下來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們來到她們的教室,我聽得是語文課,當我邁進教室的那一刻,我徹底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她們的學生分小組圍坐在一起,每個小組的課桌中央位置擺放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哇原來外表看起來平淡樸實學校竟然有這么先進的教學設施”,(後來從她們的老師口中得知她們的每個教學班都是這樣配置,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數的著的)我心裡驚呼,為之一震。幾節課聽下來我徹底被這所學校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模式感染了。下面,就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向各位領導、老師做一簡單的匯報:

課堂教學環境有了變化變化:教室的前後及背光面三面都是黑板;教室中間是縱向排成的三排課桌,學生分組排位,對面而坐;其次,橫水中學的課堂是同時開放的,十幾個班無論哪節課你都可以隨便出入教室進行聽課,這說明人家並不是因為有聽課而刻意準備的,排除了做秀的可能性,而且課堂形式多種多樣,甚至五花八門,“台上”學生或表演、或辯論、或講解、或朗誦;“台下”學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課桌上、板凳上擠成一團,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如果不是身臨其境,真是難以置信。

課堂的氣氛熱烈而不失和諧,橫水中學的課堂發言幾乎不用舉手,學生站起來就說,說完自己坐下另一個接著說,但是由於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常常會遇到兩個人甚至幾個人同時站起來發言的時候,這時老師也不調解,學生同時說上一句半句的,就會有人讓出來。令我驚訝的是學生準備之充分,搶答之積極,聲音之響亮,語速之流暢和書寫之規範!

這樣的課堂:沒有老師的呵斥、沒有老師的監督,沒有老師的“諄諄教導”,這裡的課堂完全是學生的舞台,老師混雜於學生中間,使你常常很難辨認。

這裡的課堂完全是學生自覺的激情投入,他們愛課堂、愛知識、愛學習!在展示環節中,幾乎全部學生都有板演的機會。“學生是課堂的主宰,是學習的主體”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學習心得體會範文:聽課記筆記也是一門學問
聽課心得體會4篇 | 返回目錄

眾所周知,聽課的效率與學習成績有很大的關係。聽課並不僅僅只是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解,不做其他事情,把老師的板書全部copy一下那么簡單,我認為聽課是有技巧的。

首先,在老師上新課前,我會做一下簡單的預習,至少要知道這節課講什麼方面的東西,是關於什麼的,那么上課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很陌生,一頭霧水的感覺。這樣上起課來感覺也會比較好,老師講的內容很容易明白。

然後要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何為重點呢?我覺得就是老師反覆強調的東西。有時候老師講到某些特別重要的內容的時候,聲音會提高,講得也會更加細緻,這個時候就應該豎起耳朵,聽得要格外明白。如果一個人從頭到尾都聽得很認真,什麼都努力地往腦子裡塞,結果一節課上完了,卻覺得什麼都沒學到。可見抓住重點有多么重要。

我覺得有些人上課就很聰明,他們看上去好像聽得並不是很認真,但是關鍵的東西他們不會錯過,然後成績也會很好,這種人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啊。

然後就是記筆記了。以前我老是覺得做筆記是一件最簡單的事了,什麼都不用想,老師黑板上寫什麼,你就抄什麼,筆記成了你上課的見證。看著筆記,就覺得這節課沒有白上,其實都是自欺欺人。好像記了很多,其實什麼都沒放在心裡,考試成績還是一樣爛。後來慢慢明白,記筆記也是一門學問。

並不是把老師的板書全抄下來就可以的,如果全抄下來了,勢必不可能同時思考。聽老師的講解還是比較重要,筆記只是為了課後的複習而已。我記得以前老師講例題,我抄啊抄的那個叫辛苦啊,結果發現是書上的例題,一模一樣,所以記筆記不能盲目,做那些無用功還是不行的。

那么該記些什麼呢?我覺得記一些老師補充的例題還是蠻有必要的,那些題目都是比較精華的東西,都是歷久彌新的,把題目抄下來,然後記一個解體思路,這個比較重要,有些思路揣摸一下,就可以解很多同一類型的其他題,方便你舉一反三,以後碰到這樣的題就會有點思路。具體的解法沒必要記,記個答案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節省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有時候老師在介紹一種解題方法的時候會很形象地取上一些有趣的名,比如穿針引線法啦。可以把這些可愛的名記在題目的邊上,記起來特別快。下次一看到這個名,解題方法就在你的腦海中閃現,想忘記都難,這樣子學習也不會覺得很枯燥。在記到老師講的一些重點的時候,可以在一旁用重點號標一下,這樣看起來也會比較清楚、醒目。

記筆記就是為了整理筆記。我個人覺得整理筆記是一種享受,我喜歡把上課的筆記全部完完整整地整理下來,把空白的東西填上去,每道題的底下可以用其它顏色的筆寫一點心得,寫一些需要自己記住,但容易出錯的東西。老師上課講的題通常都會有很多其他解法,由於時間關係,老師通常只會講一下大致的解題方法、思路。在整理筆記的時候,可以把各種各樣的解法都寫上去,哪種簡單哪種複雜一目了然。反正多會幾種方法也不是壞事,你的思路會變得更加開闊。筆記是比較開放的東西,反正就只有自己看,想怎么弄就可以怎么弄,精心地去做這件事,總是會有收穫的。這樣有點費時間,不過我覺得是值得的。當看著自己花心思做出來的作品時,我覺得很欣慰,很有成就感。也會經常去翻閱自己的筆記,愛不釋手。

當然,有時候上課老師講的地方有一點點不明白的,就要大膽地課下去問,問同學總沒有老師解釋的那么清晰。有時候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一連串的東西都會搞不清楚,所以當天的東西當天就必須全部消化掉,不要遺留下來。有問題要多問,這樣也是和老師的一種溝通。我覺得和老師討論一些事情還是蠻有意義的,你會喜歡上一個老師的風格,順便喜歡上他教的科目,用心地去學那門課。

以上也只是我個人的一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做學生的總會在摸索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種方式,僅供參考。

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匯報課聽課體會
2024年外出聽課學習體會範本
山東課改聽課學習體會
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範文:聽課記筆記也是一門學問
“送培上門”聽課心得體會
聽課心得體會範文
精選聽課學習心得體會範本
2018聽課學習心得體會模板
聽課心得體會:心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