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心得體會範文3篇_實踐活動心得體會範文

活動是由共同目的聯合起來並完成一定社會職能的動作的總和。活動由目的、動機和動作構成,具有完整的結構系統。下面是帶來的活動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更多的的資訊(詳情入口↓↓↓)

活動心得體會範文一:

“人生是需要奮鬥的,只有你奮鬥了,失敗後才會問心無愧;人生是單行路,只有奮鬥了,才會有光明的前途;人生中有許多的競爭對手,正因有這么多的競爭對手,所以我們更得奮鬥!”這是一句關於成長的格言,說到團乾如何健康成長,作為一個有多年基層共青團經驗老團乾來說,更重要的是“共同成長”。

一、學以致用,體味成長中感悟

大學畢業不久,我缺乏的是實踐知識和一些社會知識,還有一些關於為人處事方面的不足。工作之後,我迅速融入到了新的環境,努力學習更多知識來提升自己的本領。只有和同事和前輩們有良好的溝通,才能更迅速的學習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汲取更多知識的養分。與同事們處理好關係那是打好民眾基礎所必須做到的,也是我們想繼續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人支持你,你才能完成上傳下達的任務。通過工作初的朦朧,在獲得了第一次的成長鍛鍊:生命有限、學習無限,學習永無止境。今後一定要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充實自己。

二、善學善思,享受成長中的樂趣

剛剛進入共青團管理隊伍,我無比忐忑,在知識恐慌的時期,我已明白,我第二次成長的機會到來了。在柳州團市委掛職鍛鍊期間,我深知共青團的崗位是練兵習武的崗位,團的工作跨度很大,它要求團乾在政治上要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團員青年信得過。因此,作為柳州市中醫院團委書記,我所減負的任務和使命,更明白要在工作和學習各方面經常照鏡子,創新思維模式,做到活學活用。

(一)要有良好的工作方式。

要懂得如何與被管理者進行溝通的技巧,更要懂得協調各方力量,擅於發現和挖掘身邊優秀的團員青年,團吉他們、激發他們為醫院發展貢獻才華。這就要求我們擁有良好的工作方式,做好了,大家相信你你。做不好,大家就不會相信你,這為你將以後的工作增加難度。當有時候,我們有什麼事,能委婉的表達就不要以下命令的方式去表達。但有時候,做某些事就得大膽的去做,放開手腳,不要有所顧慮。

(二)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

知識能夠塑造人的性格。唯物主義哲學家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邏輯思考使人擅于思辨。我們應該全面的發展自己,對文學、歷史、天文、地理、藝術都應該有個粗略的了解。爭取做到博學多識,通情達理。

(三)是要有豐富的生活常識。

現代社會的開放程度和進步速度是令人驚嘆的。各地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不同類別層次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生活需求,以及社交、公關、禮儀、新聞等常識的儲備也是非常必須的。

(四)要寬宏大量,學會包容。

包容是一種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必須擁有博愛的心,博大的胸襟,還要有一份坦蕩、一種氣概,包容是贏得朋友的前提,包容是人生的財富。包容不等於遷就和放任自流,包容別人的過錯,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改過,與人相處要學會容納、包涵、寬容及忍讓,做到心理相容。

三、青春建功,心懷感恩共同成長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句話在我踏入共青團幹部隊伍中就一直勉勵和鞭策著我不斷前行。這短短十字,卻成為我奮鬥的箴言。在共青團的工作崗位上,我結交了不少朋友;在服務青年的征程上,我結實了很多戰友。

在成長的荊棘中,我們並肩作戰;在青春的道路上,我們走得並不孤單。相信在不同的戰線中,我們的理想和目標是統一的:青春建功,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共灑青春汗水!

活動心得體會範文二:

3月24-3月27日,我有幸參加區習作教學觀摩活動,目睹了老師們別具一格的風采,各位老師用他們的智慧詮釋著對課堂的理解,他們精心的設計,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我們深深地為之折服。短短兩天的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這幾節課的學段目標總體把握還是比較準確、恰當,重點突出,能創造性開發、處理和運用教材,著力激發、點撥、誘導學生,重視習作的過程和方法,良好習作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體現了指導-習作-講評的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比如:《田園風光》這節課,教學設計體現了老師很好的語文功底,無論是課的引入,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都能感受到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魅力所在。值得學習的是,老師捨得放時間讓學生明確要求,再抓住田園風光這一個點,層層深入,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描述田園風光,並有意識地提示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和積累的詞句,教給方法,真正發揮了文本的示範引領作用,做到了一課一得。

二、課堂訓練紮實有效。

1、注重激趣,創設良好的寫話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因素的最佳化,重點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願意寫作,熱愛寫作的情趣,巧妙實現“要我寫”向我要寫的升華與過渡。有了好的氛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寫話激情,最終迸撞出思維的火花。如《我喜歡的小動物》,地質國小傅老師始終以小鴨丫丫的身份貫穿整堂課,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動物;中街國小的吳老師則以動物園裡要舉行“動物明星秀”導入,東新國小又以猜謎導入,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中。而蓮東國小教師王立群老師指導孩子寫人物外貌特點時又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爸爸去哪兒》導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快樂表達;二小的李瑋娟老師在指導孩子描寫《田園風光》時向孩子們播放鄉間音樂,展示了一幅幅美麗的田園風光,勾起了學生對田園生活美好的回憶,也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西安國小游老師則通過猜字謎順勢利導地引出課題,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教給了孩子看圖的方法。

(二)、尋找生活中的習作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心實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如溪南國小李老師執教的《我敬佩的一個人》,她課前親切的語言,深情地描述,通過播放廖智老師自強不息的課件以及身邊令人敬佩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記憶。學生明確要求,習得寫法後,又出示孩子暢所欲言,一步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關注,認真感受,從生活出發,擦亮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眼睛,也打開了學生觀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很多用於習作的素材。再比如曹溪國小的盧老師,課前展示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大家關注的熱點,通過老師深情的描述,不僅自然地導入了課題,也打開了學生的思路。

(三)、引領清晰,點撥得法。

利用範文的引領和示範,引領學生讀、賞析、悟、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組織成文,從例文中借鑑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這樣的方式基於學生現實生活,又指導學生的習作,學生樂於接受。如:中街國小執教的〈可愛的動物〉,吳老師巧妙地分階段指導,先看動物圖片抓特點學老師和動物打招呼整體感知動物的可愛,明確要求後,老師重點把寫話內容縮小到寫動物的樣子,通過猜動物讓學生初步感知如何抓動物的外形特點寫話,再具體指導孩子觀察兔子,先抓部分,引領孩子從詞到句,——的眼睛,——的眼睛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展開想像把特點說清楚,再抓整體,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兔子的樣子,教師適當點撥,告訴孩子可以先總的說,再細細地說,也可以先細細地說,再總的說,不知不覺滲透觀察、寫話的方法。這樣先說後寫,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體現了作文指導的梯度。再比如西安國小的游老師在指導孩子看圖想像時,教師在孩子們發言中穿插進行的隨機評價,指向的不只是學生的語言,同時還在潛移默化地評價歸納中提煉出表達的方法,讓我明白了潤物無聲的真諦。如:“大象伯伯的這吸一甩就輕鬆地把小兔送上背”這其實就在告訴孩子們應抓住動作把事寫清楚;又如:“你能用上”一邊……一邊”把小兔高興的樣子說出來了”這又在告訴孩子如何連詞成句……我覺得這樣的訓練是紮實有效的,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提高自主,培養修改能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是學生習作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次老師們都能捨得留下出時間給學生進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評賞。比如:二小的李老師在指導孩子修改時先讓孩子自評找優點,再同桌互改,讓同桌幫忙捉掉小蟲子,幫忙用上好詞好句,使內容更優美,最後再全班推薦評改,這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評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老師們的課堂表現亮點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細細品味。下面就談談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習作教學要把準課標要求,不隨意拔高、降低

《語文課程標準》對觀察的要求在第一學段僅僅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同於《語文教學大綱》的“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不難看出,課程標準更側重學生觀察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學生對周圍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觀察,不在觀察的順序方面過多要求。直到第二學段,仍然堅持“觀察周圍世界”,第三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始終沒有觀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順序,條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應僅僅是認識而已,是否一定要讓孩子掌握呢?

2、習作教學要指導到位,增強語感的訓練。小學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生活”,而是“不會用筆表現生活”。教會學生如何用筆將自己現有的生活“說出來”,並儘可能說得好些,才是國小教師寫作教學的任務。而習作教學難,難在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我想習作教學教師應主要從習作和修改這兩方面入手 ,習作就要求我們要打開學生的思路,做到一課一得。比如,在讓學生悟得寫法後,暢談自己敬佩的一個人時,我們不應簡單地停留在你準備採用什麼方法把事例寫具體,應該指導學生怎么把事例說具體。當孩子在說鵝樣子時,說得與鴨子的外形特點相似時,我們又應如何引導孩子說出鵝與鴨子的不同之處呢?還有,在修改習作時,我們除賞識學生的習作外,我覺得還應重在指導學生修改。如: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在菜園裡,一個個蘋果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展示給我們看,香蕉也登台了,彎彎的像個月亮”雖然學生寫得很美,但這不符合實際,還有孩子在回答問題時說到:“愛戴學生、熊貓長著黑白相間的羽毛”“耳朵可以聽到很遠很遠”兔子長著火紅的眼睛(應該是紫紅色的眼睛)……這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我們應該給孩子指出。

活動心得體會範文三: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的那份熱情。正因為如此,我才漸漸地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創造自己的事業,就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憑著一個人對工作的執,堅定的信念會指引著他走向完美的事業之路。在實踐的這段時間裡,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體會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這時才發現自己是最幸福的。

因為我還在學習的階段,還沒能真正地接觸事業,沒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難處和辛苦。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現在還是不錯的了,能在這么好的環境下讀書,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只是,我覺得個別慚愧,都怪自己不夠爭氣,不珍惜這好的時間和機會去好好讀書,整天都無所事事,在家裡一點事也不會做。是這一次社會實踐給了我學習的機會,同時也給了我一次記憶深刻的經歷。在實習的過程中,我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件自己該做的事,對自己產生,都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一些基礎的知識就夠用了,可到了實習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以後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不能只安於現狀,一定要奮勇直前。人是在不斷前進中成長起來的,雖然會有很多坎坷,但總是會有辦法解決的。做人不怕失敗,最怕失敗後永遠不能站起來。

一定要相信自己,因為我總是對自己說“勇敢點,挫折?怕什麼,風雨過後一定會有彩虹的”。於是,我便有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己在成長中的困難,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奮鬥的目標前進。我相信,自己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