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看《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5篇

《中國機長》根據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的奇蹟。以下是由小編為您帶來的高中看《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5篇,供您品鑑。

高中看《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1】

20xx年5月14日,從重慶飛往拉薩的四川航空3U8633次航班在成都區域巡航時,右座前風擋玻璃破裂脫落,駕駛艙失壓,氣溫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機長劉傳健憑著20xx年的飛行經驗和從容不迫的心理素質,在民航各保障單位密切配合下,飛機備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這場堪稱“民航史”奇蹟的川航備降事件被搬上了銀幕,《中國機長》的電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徐徐展開。

《中國機長》由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製,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等領銜主演,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對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備降的真實事件做了還原和改編,9月30日國慶檔上映。

一,主流文化價值的呈現

“主鏇律”這個概念在中國已經存在了20多年,從產生的背景,存在的必然性到的擴大化,主鏇律電影的境遇變遷和“中國時代特色”是分不開的。

20xx年,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以煥然一新的美學風格和創作觀念激活了中國主鏇律電影文化市場;

隨後,《戰狼2》《紅海行動》等一系列的具有廣泛號召力的主鏇律電影的問世,為觀眾呈現出了全新的文化景觀,影片中濃濃的中國元素,也掀起了觀眾高漲的愛國情緒。

從豐富題材主題,彰顯魅力到拋棄臉譜化的人物形象,代之以真性情的平凡人物,從生活中的真實細節,讓觀眾被一個個活生生的“性情中人”所感動,做自己能夠和觀眾共情的事情,來達到和觀眾進行對話和深度溝通的目的。

最近的一部《烈火英雄》,讓主鏇律再次回到了觀眾視野里,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消防員英雄,卻很少有人能夠真實了解到這些人的可敬和可愛,只有通過電影螢幕,才讓我們真正地了解到了這些“逆行中”的戰士。

《中國機長》也正是順應了這樣的文化潮流,對5.14川航備降的事件進行了高度的還原,在飛機遭遇極端險情的生死關頭,中國的英雄機長劉傳健沉著冷靜的應對措施,不僅確保了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創作了中國乃至世界民航史的奇蹟。

這樣的主鏇律電影,在推動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促進海外傳播等方面發揮著正向效能。

二,“中國驕傲三部曲”

20xx年6月19日,博納影業“中國驕傲三部曲”發布會正式召開,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博納影業攜手阿里影業等出品方,以及華語影壇頂尖的電影人與製作團隊,精心打造了《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三部電影巨製。

《烈火英雄》根據20xx年發生在中國大連的7.16事件真實改編,以此致敬中國的消防戰士,上映8天斬獲了9億的好成績,不僅為觀眾帶來了完美的視聽體驗,也傳遞了社會的正能量。有網友稱:“消防員家屬不容易,希望大家注意消防安全,讓消防員戰士可以早點回家。”

而作為壓軸之作的《中國機長》長達一分鐘的預告片,引發了極高的熱議。

萬米高空之上,強風,失壓,低溫,缺氧,整架飛機急速下墜……機艙內一百多名乘客,飛機下崇山峻岭,這樣危險的境地中,張涵予飾演的機長怎樣從容應對,帶領大家平安降落?

乘務人員怎樣協調和配合機長的決定,安撫慌亂的乘客?

乘客們怎樣克服內心的恐懼,配合乘務人員做好應對措施?

......

影片備受考驗的不僅是對大場景的呈現和把控,更重要的是對不同角色的人心理的渲染和細節的拿捏,對此,創作組也是投入了極高的心血和精力。

該片拍攝得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的支持與協助,在中國民航宣教中心的協調組織下,來自民航系統各單位數百名專業人士參與了電影的創作與拍攝工作,配合影片主創在雙流機場、貢嘎機場、江北機場進行史無前例的實地實拍,力求讓觀眾在大銀幕中擁有更真實的“飛行體驗”。

三,“張涵予+歐豪+杜江”三人鐵漢組

他是《智取威虎山》中智勇雙全的剿匪英雄楊子榮,是《湄公河行動》中的緝毒精英高剛,是《紅海行動》中運籌帷幄的臨沂號艦長高雲……

近幾年來,張涵予以精湛的演技和敬業的精神為大家奉獻了無數經典藝術形象,也奠定了自己的“國民英雄代言人”形象。

在拍攝《智取威虎山》的時候,忍受著零下30度的極寒天氣;在拍攝《湄公河行動》的時候,他不畏40度暑熱,摸爬滾打,坦言自己“被導演折磨掉了一層皮,把一輩子的汗水都流光了”。

此次為了完成《中國機長》的拍攝,張涵予更是拿出了絕對的敬業精神,組在片場配備了高壓液態管和高強度風筒,拍攝時會釋放達10mpa的氣壓(相當於100公斤壓力),時能噴出接近於8級大風的風力,張涵予坦言:“每天喝風喝到飽,根本不想吃飯!”

儘管如此,張涵予依然堅定了要把中國機長這個角色塑造到的信心,因為:

“劉傳健機長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作為演員,我會使出十二分的力量來把這個戲給演好。”

在《烈火英雄》中飾演楓林中隊隊長徐小斌的歐豪,這次在《中國機長》中,他飾演的副駕駛員徐奕晨被吸出窗外,身體緊貼在飛機外側承受著強風和低溫的重壓,體力和意志力也都達到了極限。

除了經受狂風考驗之外,他還需要化三個小時的特效妝來讓自己更加貼近劇中的角色,右眼幾乎完全被特效妝給蓋住了,臉部過敏情況越來越嚴重,長出了很多紅色的疹子。

但他卻笑著調侃“這樣下去不用化妝也可以了。”敬業精神可見一斑。

在《烈火英雄》中飾演隊長馬衛國的杜江,此次在《中國機長》中飾演的是第二機長梁棟。繼《紅海行動》和《烈火英雄》一個個“硬漢英雄”形象之後,杜江這次又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四,“中國式”的溫暖和高光

“沒有任何徵兆,風擋玻璃突然爆裂,“轟”一聲發出巨大的聲響。旁邊的副駕(身體)已經飛出去一半,半邊身體在窗外懸掛。駕駛艙物品全都飛起來了,許多設備出現故障,整個飛機震動非常大,無法看清儀表,操作困難。”

人們都稱劉傳健是“英雄”,是“中國版薩利機長”。

然而,在人們心中,“機長”這個名詞離我們略顯遙遠,他們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在觀眾心中,他們身系全機乘客的安危,他們是英雄,是天空中的戰士。然而,普通人並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到底承受著怎樣的危險。

作為5.14川航事件的機長劉傳健,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來描述當時的情況:

“如果你在零下四五度的哈爾濱大街上,開車以200公里的時速狂奔,你把手伸出窗外,你能做什麼?”

他們也是普通人,《中國機長》的意義不僅在於給觀眾提供一場視聽盛宴的電影,更是將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用鏡頭的方式呈現給我們,讓我們看到並相信——

當我們身處和平,寧靜的時光掩飾了很多人看不見的黑暗,我們似乎覺得英雄離我們略顯遙遠。

然而,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卻從未停止過:

那些甘於孤寂,攻堅克難的人,

那些緝毒反恐、守衛平安的人,

那些獻身國防、戍邊衛國的人……

英雄,從來都沒有真正遠離。

他們大多平凡,不那么高高在上,不願被編印在教科書中,

只有在困難的時刻,他們會發揮自己的“中國式溫暖”和高光,

用一生的正言正行和“逆行者”的姿態捍衛著身邊的人。

高中看《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2】

有無數《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拍成了電影,被一直傳頌,這個國慶我們又迎來了這樣一部根據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

它的原型人物,就是那位曾感動中國的英雄機長劉傳健。

他只是千千萬萬個英雄中的一個,卻值得億萬個個我們去銘記。

我們應該銘記他的專業和沉著。

在萬米高空,飛機副駕駛一側的擋風玻璃突然爆裂,飛機劇烈顛簸,客艙釋壓,大量機載自動化設備失靈,副駕駛員半個身子直接被甩出窗外的極端險情下,劉傳健歷時34分鐘用36個精準無誤的動作拯救了全機人的生命。

我們應該銘記屬於中國普通人的奇蹟。

劉傳健的一系列處置和操作,創造了世界民航的奇蹟,就連外媒《每日郵報》都稱讚稱讚他“不可思議”。

我們更應該銘記那份永遠熠熠生輝的“中國精神”。

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所說的:“儀表失靈你越發清醒,乘客的心懸得越高,你肩上的責任越重,在萬米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後都隱藏著堅守和執著。”

機長是一架飛機的靈魂,機長隊伍是中國民航生產力的主力軍之一。通過觀看《中國機長》,我明白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機長,肩上佩戴四條槓不是那么簡單,需要素質、本領、使命渾然一體,視旅客生命安全為職責。作為南航的飛行學員,我們是幸福的,公司為培養我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高中看《中國機長》電影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範文【3】

一個溫馨的問候,幾句調皮的搭訕,一段沉痛的過去,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驕奢的內心,一個純潔的心靈,一個懵懂的女孩,一個經驗豐富的機長,冥冥之中將這一群人捆綁在了一起,經歷了一場生死輪迴。

一個美好的清晨,嘻嘻哈哈的歡聲笑語中夾雜著緊張的氣氛,一個名叫8633的航班從重慶飛往了拉薩,飛機上的一切跟往常一模一樣,大家都處於放鬆的狀態中。突然,飛機的前擋風玻璃破裂,副駕駛員被半截身體被吸到外面,裸露在空中,整個飛機瞬間的變得混亂不堪,女孩的哭聲,少女的抱怨,男人的憤怒,所有人的恐懼,可是這裡有五名肩負神聖職責的乘務人員,他們迅速維護機艙秩序,幫助乘客帶好氧氣罩,安撫大家的情緒,雖然自己的內心也是無比恐懼,但是他們依然選擇堅信機長,依然堅守自己的職責。

了救回裸露在外面的副駕駛員,機長操縱飛機以3000米每分鐘的速度下降,就在即將撞機的瞬間,將飛機拉起,就是這一完美的動作才將副駕駛員救回艙內。在8400米的高空,飛機已經釋壓,機長目前的職責就是想辦法儘快的讓飛機安全著陸,而距離自己的最近的機場就是成都雙流機場,可是在返回的航線中,前方是恐怖的雷雨雲,繞行幾乎不可能,強行穿越無疑是將自己扔進了攪拌機,就在這關鍵的時刻,機長在空中盤鏇一周,以他豐富的經驗尋找到了一條可以穿越的通道,機長劉長健以其高超的技術成功的穿越了幾乎不可能的穿越的雲層,挽救了一百多名乘客的性命。最終使得8633次航班成功降落。

8633次航班的成功降落確實是航空一次值得銘記的事件,象徵著我國航空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卻也警示著我們每一名航空人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精準無誤的完成我們的每一項工作。

在8633次航班從失聯到安全降落的過程中,指揮部門迅速做出反應,安防人員,醫務人員等嚴陣以待,乘務人員積極維護秩序,機長及駕駛員在人類的體能邊緣掙扎著等等一系列的配合才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

在災難面前我們人類表現的那么脆弱,卻又是那么的強大。每一個人都肩負著家庭的責任,每一個崗位都肩負著國家的使命,所以請珍愛生命,敬畏崗位。

一部《流浪地球》、一部《中國機長》標誌著中國電影的飛速發展,為中國電影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