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軍號》電影觀後感|影評|觀看心得體會寫作素材匯總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樣也是“古田會議”勝利召開90周年。《古田軍號》這部影片就是獻禮這兩個紀念日的,那么關於古田軍號觀後感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古田軍號觀後感及影評,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古田軍號》:時代沒有距離,信仰永遠熱血

曾經小時候在課本上讀到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時覺得此句相當有力量有信心,是一種成功在望的心情。而今天看過《古田軍號》才發現,它更似一段熱血勵志歲月沉浸。

人生的不同階段,看同一句話,意思竟然截然不同,真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而立之年,隨著電影《古田軍號》一起踏入了這段歷史長河,才重新體會了當年革命每一步的來之不易。

《古田軍號》開篇的視角是由三代投身革命事業家庭的農民兒子小號手開始,從他所見的一點點還原歷史記憶。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當時的紅伍在井岡山會師以後,在如何進行黨的建設的問題上,進行了曲折而艱苦的探索。

把如何著重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建設黨,形成比較系統的黨的建設的思想綱領這段複雜的理論歷史,用誠懇的藝術手法表達出來,並且賦予了強大的感深力,絕對是非常有難度的題材創作。

也可以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時根據地建設比較複雜,怎么去建立一個適合隊伍的制度,我們的黨和,是經過了多次的碰撞與思想的摩擦,最終才有了後來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導演用深化歷史的方式,重塑了軍魂的紅色記憶,令人也感動也深深佩服。

本片的每個細節都體現出了精心打磨的文化核心,除了還原古田會義的重大歷史時刻,毛澤東化名楊先生幫助老百姓“解放女性,解放思想”這個情節,讓我印象也是很深刻。

在一個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邊勞動邊持家,並沒有什麼機會去學習文化,特別是被封建觀念束縛的女性,更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楊先生看到她們的難處,不僅主動幫她們贖身,還派了女先生教她們讀書識字做人,體現了一個領袖的遠識。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在打仗的關鍵點上,教女人識字明理有什麼意義?從現在看來,這些都是女性所具備的基本認識,但信仰和理想都是一點點推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古田軍號》不僅讓觀眾看到了過去,看到了艱辛,也讓觀眾體會到了偉人的胸襟。

還有一處,一直貫穿本片的“紅領章究竟是大黑框還是小黑框”也讓人感動。一開始就紅領章究竟要大黑框,還是小黑框,一直沒有決定。這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經過集體的討論,逐漸讓人感覺到了紅領章蘊含的文化價值,每一個決定都有其慎重的考慮,以及它的存在的意義。

後來,劉安恭在戰場上的犧牲,就更加明確了大黑框的深刻意義。它是思想的交鋒,也是夢想的追問,更是信仰的力量,觀影過程中,讓人不時熱淚盈眶的,是他們為解放事業的執著與嘔心瀝血!

可以說,我們這批成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也是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的中年人,對於很多歷史偉人、英雄事跡都特別熟悉,那么,如何講好故事,如何讓人在經典故事中再度有新的升華,是《古田軍號》顛覆性創作面臨的難度。

雖然描寫“古田會議”的影視作品不止一部,但從今天的角度看《古田軍號》,能感受到了同一歷史的不同心情。我想這就豎家一直以來提倡的“牢記歷史不忘初心”的意義所在。

看這個影片,感動過,流淚過,從革命的故事回憶起自己的成長、奮鬥,雖歷經艱辛仍不覺累,心中豁然開朗。人有的時候不能一直往前奔跑,要學停下來體會初心,才使得人生更加豐盈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