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司法局2024年司法行政工作要點

(二)發揮“三級中心、五級網路”源頭維穩作用,提高第一道防線的整體功能。

一是充分發揮“三級中心五級網路”源頭維穩機製作用,紮實做好人民調解工作。要充分發揮司法所在“三級中心五級網路”源頭維穩機制中的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涉及民生問題糾紛的調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減少不和諧因素。要廣泛參與土地承包,環境保護、勞動爭議、醫患糾紛、征地拆遷等涉及民生問題之類糾紛的調解,著力化解群體性糾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二是繼續抓好企業調解組織建設。在進一步抓好鄉村社區調委會建設的同時,加強企業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力爭企業調解組織覆蓋面達到應建調委會的50%。三是加強人民調解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人民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和調解水平。各鄉鎮的調解員培訓面要達到80%。四是高標準規範人民調解各項基礎工作。要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工作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定期分析、評估、預警、排查、調處報告制度,實現人民調解組織網路、調解陣地、隊伍建設、調解程式、調解文書等五個方面的規範化建設。

(三)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發揮司法行政基層工作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新要求中的積極作用。

1、繼續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刑釋解教人員回歸後的銜接工作機制,強化幫教對象的個人檔案建設,建立健全報到登記、建檔立卡、簽訂幫教協定、重點對象管控、信息報告和幫教等制度,使全區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步入規範化軌道。二是要全面建立刑釋解教人員計算機台站,逐步實現網路化、系統化、信息化、規範化管理。三是強化幫教措施,切實加強日常幫教工作。會同民政、稅務、勞動部門解決好回歸人員臨時性生產、生活方面的突出問題。四是要加強對安置幫教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和促進依靠自身努力實現就業。

2、紮實推進社區矯正工作。一是積極推動建立健全黨和政府的領導管理與社區民眾自治有機結合的矯正工作機制。全區要在XX年3月底上半年全面完成矯正對象的交接工作,重點做好矯正對象個人檔案等基礎性工作。二是健全社區矯正融入社區建設的相關制度體系。完善司法行政機關尤其是司法所內部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司法行政機關與社區管理部門相互街接的相關制度,切實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加強社區矯正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壯大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社會志願者隊伍,加強社區矯正業務培訓,提高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質量。四是加強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規範化管理和社區矯正試點檢查考核工作,積極爭取建立必要的社區矯正物質技術硬體設施,要加強提高監管和教育矯正的科學性、針對性。

3、繼續抓好司法所規範化建設。一是做好司法所國債項目建設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法務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所建設的意見》,加快司法所辦公用房建設,加強對國債項目建設情況的檢查督辦。要繼續抓好XX年樂天溪司法所、樟村坪司法所國債項目建設的剎尾工作,在XX年3月底完成維修改造和辦證工作,力爭在XX年10月底全面完成黃花司法所、龍泉司法所的國債項目建設任務。二是抓好以業務工作、所務管理為重點的規範化建設,逐步改善司法所辦公設施裝備,提升司法所整體運作水平。三是進一步加強司法所的管理和司法所幹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與業務建設。要以“全省司法行政系統基層基礎工作強化年”為契機,探索完善調動司法助理員積極性和發揮司法所作用的制度,要以強化人、財、物保障為重點,從組織領導、政策導向、力量配置、物質待遇、經費裝備和表彰獎勵等方面向基層傾斜,努力提高司法所保障能力和工作水平,力求做到區司法局、鄉鎮黨委政府、人民民眾和司法所“四滿意”。

(四)創新法律服務機制,拓展法律服務領域,認真做好以法律援助為重點的法律服務工作。

1、紮實抓好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努力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以落實“省為民辦實事項目”為契機,紮實做好全區法律援助工作。一是在縱向上加強各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強化業務指導。在橫向上加強工、青、婦、殘等社會團體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設,明確工作職責。在外出務工人員集中地和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村推行設立法律援助信息點或信息員制度,方便困難民眾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各法律援助工作站要完成2件以上非訴訟法律援助案件,重點是抓好農民工和殘疾人法律援助案件。二是整合司法行政內部資源,構建大法律援助格局。要從更加廣義的角落度理解法律援助工作,將律師、公證、司法鑑定、人民調解、基層法律服務等工作納入法律援助服務範疇,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整合各項職能,形成大法律援助的工作態勢。“12348”要成為法律援助接待諮詢的專線電話和服務視窗。三是加強宣傳,營造良好的法律援助工作氛圍。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緊密配合,向社會大力宣傳法律援助工作意義、援助對象、內容、方式等,把法律援助工作繼續推向深入,推動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和諧社會建設。四是健全完善援助機構內部工作機制、業務指導機制和辦理法律援助案件,確保法律援助工作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