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四項制度提升行政能力工作總結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以全縣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具體行政行為為核心,認真開展提高幹部職工行政能力各項活動。(1)規範行政審批行為。一是嚴格按照要求認真梳理我局行政審批事項的項目名稱、依據、條件、程式、時限等內容,確定編制我局行政審批項目,報經縣政府法制辦公室審核確認後,通過行文和電子政務辦公網向社會公布。二是根據我局行政審批事項,制定科學、規範、高效的工作程式,最佳化行政審批職能,明確責任,簡化程式、減少環節、完善管理、強化服務。三是推行行政審批集中辦理,實現一個視窗對外服務。以辦公室為視窗服務,全面受理部門統計調查、民間統計調查事項,實行視窗受理、一次告知、首辦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四是整治違法違規行政審批行為。設立投訴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開展行政審批專項整治活動。(2)規範行政處罰行為。一是梳理執法依據編制目錄。梳理統計違法行為的種類,確定處罰事項,並將現行有效的處罰依據(包括頒布機關、違法行為、處罰種類和標準、幅度)編製成目錄,向社會公開。二是規範處罰自由裁量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雲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進一步完善我局的各項工作制度,並及時向社會公開。(3)規範行政複議行為。一是拓寬和暢通行政複議受理渠道。積極宣傳、貫徹落實《行政複議》和《雲南省行政複議條例》等法律法規,增強人民民眾通過行政複議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規範行政執法文書,特別是涉及相對人權益的執法文書,用規範化格式文書的形式確保行政複議權利告知制度落到實處。二是提高行政複議辦案質量和水平。完善行政複議案件審理方式,堅持公開聽證,實地調查,充分運用和解、調解方式解決行政爭議。完善行政複議責任追究制度,通過行政複議及時糾正國土資源部門不當或違法行政行為,發揮行政複議的內部監督作用。建立行政複議案件通報制度,認真做好行政複議案件統計、分析和行政複議決定備案工作,對具有共性的典型案件進行通報,吸取教訓,提高執法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行政複議與信訪工作解決人民民眾利益訴求的共同點,建立健全行政複議與信訪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引導民眾選擇行政複議解決爭議,減少上訪成本和上訪率。通過規範,無行政複議案件發生。

3.實施重點工作目標倒逼管理。

根據縣人事局XX年下達的《xx縣行政機關目標倒逼管理重點工作選報表》中的目標倒逼項目,認真組織開展了相關工作。首先,著力抓好“興地睦邊”農田整治工作。今年,我局爭取完成XX年度xx縣涉及2個鄉(鎮)9個村委會46個村小組,建設總規模1.9445萬畝,預計新增耕地0.0736萬畝,預算總投資4457.37萬元,預算總投資4457.37萬元的銅廠鄉土地整治項目、金河鎮永平等(3)村土地整治項目、金河鎮十里村等(3)村土地整治項目3個“興地睦邊”農田整治項目。項目在招投標公告、開始施工等各階段目標實施過程中,在省、州“興地睦邊”項目指揮部的關心指導及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並通過我局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積極協調好當地民眾關係,給施工單位營造了一個好的施工環境,3月份實施至今,“興地睦邊”農田整治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3個項目現已進入尾聲階段,計畫投入的4457.37萬元資金現已經全部到位,已完成農田整1.371539萬畝,完成投資3140.60226萬元,剩餘部分將可在12月底前完成,待省州各級“興地睦邊”指揮部驗收。其次,做好編制xx縣XX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工作。我縣屬地質災害多發縣之一,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大,且多分散在偏遠山區,地質條件惡劣,治理難度大,防治任務重。全縣314個重點災害點都認真落實了401名監測人員。為有效防治和減少全縣各類地質災害的發生,保障全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縣堅決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基本方針,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使全縣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初見成效,為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編制了xx縣XX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指導各鄉鎮編制了轄區XX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逐步建立地質災害防治的長效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預報預警和災害應急體系,完善了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等制度,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拉網式的巡查與排查工作,對已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及時進行了處理,將地質災害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落實了防災責任單位和防災責任人以及地質災害監測人員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運用群測群防體系,編制應急預案、發放防災明白卡、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等手段,逐步建立我縣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對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建立以群測群防為主,並與專業隊伍指導和定期巡查相結合的監測網點,及時掌握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動態信息,對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形成縣、鄉、村網路管理模式,達到了群專結合的管理要求。第三,抓好礦山地質災害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工作。XX年應繳存地質恢復治理保證金礦山43個,已繳存保證金的礦山13個,繳存面30%,共收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88.094485萬元,其中,xx縣三家寨石灰岩礦1萬元、xx縣金鼎礦業公司5萬元、xx華盈礦業有限公司2萬元、紅河恆昊礦業股份有限公司20萬元、xx縣萬興礦業有限公司2.044925萬元、xx金錦礦業有限公司10萬元、xx國泰礦業有限公司3萬元、xx鑫隆礦業開發有限公司19.73708萬元。雲南xx縣紅河礦業有限公司3.811905萬元。雲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xx長安金礦10萬元;科祥龍有限公司1.8354萬元;昆明中地源礦業有限公司xx三台坡鐵礦5.665175萬元;xx水泥有限責任公司1萬元;xx昆鋼金河有限責任公司3萬元。第四,全面完成《xx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XX—2020)》編制工作。根據云國土資〔XX〕8號檔案精神,我縣邀請雲南省地質勘測設計院紅河分院對我縣13個鄉鎮的地質災害點作全面調查規劃,經過1個月的外業工作調查,xx縣共有32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防治規劃編制,其中需要工程治理59個;搬遷避讓90個;需要加強群測群防175個,初步設計前五年需要治理的有老集寨鄉政府、營盤鄉政府、阿得搏國小等15個;需要搬遷的有銅廠鄉油炸房、大寨鄉克思口、南西、阿得搏、期咱迷、阿得搏中學等20個;後五年需要治理的有金水河口岸國小、馬鞍底中心校等44個;需要搬遷的有老勐松林坡、大寨中領崗等70個。在地質災害防治十年編制工作中,我局已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31萬元資金,編制工作已於XX年10月8日評審通過,xx縣地質災害防治規劃(XX—2020)工作已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