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畫

(4)加強集體備課,打造有效課堂。集體備課仍堅持“四定”方針: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研討內容。主要從教學進度、教材分析、教法選擇、訓練內容、課件使用以及學情分析和作業布置等方面予以研討,嚴防流於形式或走過場。備課組長要把課件與導學案存好,留給下一年級,達到資源共享。全方位最佳化課前教學環節,搞好課前預設,全力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5)堅持聽評課制度,大興互研互學之風。各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要配合教務處紮實搞好“三課”的聽評工作:一是要求青年教師上好徒弟提高課;二是骨幹教師要上好示範課;三是對經驗欠缺,學生有反響的教師要求上研究課。新教師每周至少聽骨幹教師一節課,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其他教師每周聽評課不得少於1節,學期不得少於16節。每周末年部領導檢查聽課筆記。

3、突出畢業班教學的中心地位

強化畢業班教學常規,嚴格督查考核。一是備課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畫;二是規範統一上好“三課”:強化記憶課,最佳化講評課,上好複習課;三是嚴格每次月考的組織與考核,堅持一考一析一量化;四是強化班級管理,紮實開好畢業班系列教育會議:開學初的計畫措施落實會,每次月考質量分析措施會,薄弱學科研討提高會,複習經驗交流會,學生教師座談會等。五是按計畫做好體育訓練和實驗操作訓練,保證體育和實驗操作成績達到指標要求。重點實驗在平時教學中,盡力去實驗室完成,提高學生操作能力。按時完成實驗檔案材料歸檔。六是做好學額的鞏固和分流。

四、強化三大管理,發揮職能效應

1、強化常規管理

教學常規要切實做到“五化”:授課計畫周密化、集體備課制度化、培優補差分層化、質量監控日常化、考核評估正規化。切實做好各類計畫的落實。教務處堅持巡課,推門聽課,並以恰當的方式同教師反饋,及時修正。教務處、值班領導每天檢查教師出勤情況,作好記錄,每月統計進行通報。集體備課包學科領導跟蹤檢查指導,並及時做好檢查記錄。常規檢查實行月查和年終檢查相結合,著重檢查教師的教案、聽課筆記、學習筆記、作業、教學反思的完成情況、教研活動的開展、教師的出勤情況和上傳校園網資料情況。

2、強化過程管理

為進一步規範教學過程,對備課、上課、批改、考核、實驗、反思將重點從“量”和“質”兩個方面予以考核量化。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從細節上加以規範,做到教學工作“五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複習考試)。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課前保證做好學習準備,上課鈴響之前到達教室門口,上課不脫堂,下課不拖堂。特別是第九節課堅守課堂,和學生一同下課。教師語言力求準確、簡煉、生動、形象。板書字跡應工整,內容應簡要、形象、脈絡清楚。要認真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發展學生多元智慧型,努力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任何人不能私自利用讓學生寫檢查、找家長等原因給學生停課。教務處繼續堅持查課制,教師嚴抓課堂紀律和學風,對課堂違紀行為視而不見或不制止者,根據記錄扣分,納入教師的兩評四考。任課教師繼續堅持上課安全通報制。課前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清點人數,對於學生離校和未上課學生要做到“兩不許”:不允許非學生監護人接學生;不允許未經班主任及政教處同意學生擅自離校。“三通報”對於未上課的學生任課教師要及時向班主任通報;班主任及時向家長通報;班主任及時向政教處和值班領導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