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中心國小工作計畫

本學期學校工作的總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思想統領學校工作;加大硬體投入力度,強化學校管理,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以“完善制度、狠抓常規、提升質量、辦好學校”為主線,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又好又快健康發展。

一、加強學校隊伍建設,提高教書育人水平

1、開展創優爭先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學校黨支部將按照創優爭先活動計畫,組織黨員幹部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擬定個人創優爭先承諾,鼓勵黨員幹部做愛崗敬業、奉獻社會、促進和諧的模範,積極爭創“教學先鋒”、“師德標兵”,努力在全體教職工中營造比爭趕超的良好氛圍。

2、進一步最佳化師德師風。各校要進一步完善每周政治學習制度,精心選擇學習內容,認真貫徹落實省《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精神,以新修訂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則,以提高師德師能為根本,深入開展鑄師魂、育師德、樹師表、正師風、練師能活動,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心、責任心”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增強教師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要進一步完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評價、考核、獎懲機制,並將績效考核與師德評價相結合。

3、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廣泛開展以“要做教書人,先做讀書人”為主題的“書香校園”活動,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倡導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引導教師制定專業成長規劃,通過開展各種推優、展示等活動,做好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管理和使用工作,努力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教學骨幹隊伍。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在校內形成師資梯隊,加快各梯隊教師的培養工作。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 “骨幹教師培育計畫”、課堂教學競賽、教育教學論文評比等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廣闊的舞台,特別是加大對新分配教師的培養,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

4、開展小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教育科研,[課 件 ]結合課堂教學改革,深入開展小課題研究。在小專題研究過程中,要注重過程管理,研究人員每學期都要制定研究計畫,經常分析研究測試對象,重視階段性情況分析和階段性工作小結,要及時將研究的成果在學推廣。

二、強化養成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實效

各校要立足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創新德育工作方式,拓展德育工作渠道,豐富德育內容。

1、各校要將開學第一個月作為國小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月”,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強化管理,認真落實學生行為規範管理細則,堅持學生儀容儀表要求,加大誠信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的工作力度,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要進一步完善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制度。發揮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建設在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2、堅持每周一重點、每月一主題,將培養良好行為習慣貫穿到日常教育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文明禮儀教育和知恩感恩教育,深入抓好國小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的踐行教育。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常規檢查,推動學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各校要結合重要節日、紀念日中蘊藏著的道德教育資源,開展各類主題活動,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行為習慣在日積月累的教育薰陶中不斷提高。要以少先隊工作為載體,結合 “教師節”、“國慶節”等節假日,開展內容廣泛、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和第二課堂活動,普及課外活動參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