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第二學期教研工作計畫

(二)常規工作

1.創新教研工作模式,提高教研工作效益

(1)要切實轉變工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進一步完善教研工作機制,改進工作方式,努力實現教研工作“六個轉變”。主管教學的各級領導、教研組長要深入課堂,做好跟進培訓、現場指導和專業諮詢等工作。要深入到教師中間,在與教師的交流、研討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做專業型教研員。要針對教學、教研問題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和調研活動,及時總結課題研究和調研成果,寫出總結報告或調研報告,做研究型管理員。要繼續開展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帶頭落實好“十、百、千”工程和“三深入一提高”活動。

(2)充分發揮好教研組、學科組、備課組的職能作用,確保校本教研活動按時有效地進行。各教研組、學科組、備課組要按照教研工作計畫,千方百計調動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認真開展好校本教研活動。各層次教研活動要做到有具體負責人,有詳細的學期活動計畫,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有具體的活動時間、地點、內容、形式和學科牽頭人。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校長要發揮組織者和領導者的作用;主管校長、教務主任要深入教研組、學科組參加、指導教研活動。要注重實效、突出針對性,要記載活動過程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要注重總結經驗。

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縝密組織好先進教研組、學科組評選活動。

(3)充分發揮協作區牽頭校的職能作用,開展好區域教研活動。通過交流、研討、說課、同課異構等活動,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使大家在活動中交流、借鑑、分享彼此的經驗做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促進我縣教育教學均衡發展。

2.加強專題研究,發揮引領作用

(1)加強書法教育教學研究。語文和美術學科要把書法教育教學研究納入工作計畫,研究書法教育的教學規律和評價方法,定期組織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書法教研活動。要深入研究和指導書法教學,發現和解決書法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提高教師書法教學能力服務,切實提高書法教育質量。

(2)不斷最佳化學習方法的研究與指導。各學段要深入研究三個起始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行為習慣、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在研究的基礎上,借鑑外省市教學改革成功的經驗,指導教師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最佳化教學過程,實現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在培養習慣指導學法的同時,教師要總結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技巧或掌握知識的規律。

(3)不斷最佳化教育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質量監測是進行教育評價的重要手段,關係著每個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利益,關係著社會的穩定。監測命題是監測工作的重要環節,要不斷地科學化、規範化,使監測能客觀、可靠、準確、有效地測量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充分發揮考試命題的導向作用。各課任教師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和學生實際,掌握教材體系,把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內容要求,要確定合理的試卷結構、試題題量、試題難度和區分度,要確保試題的保密性、科學性和創新性。

3.繼續開展好“送課下鄉”和“同課異構”活動

要密切配合縣教研室、協作區、兄弟校,繼續搞好“送課下鄉”和各學段“同課異構”活動,把活動的開展作為深化教學創新活動、廣泛開展校本教研、大力宣傳課程改革理念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說課、上課、評課和專題講座等形式,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交流、分享和成長的平台,提供發表自己見解、質疑一些教研問題、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機會,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4.繼續組織好全縣教師暑期教材教法大培訓和課改培訓活動

與進修學校密切配合組織好全縣教師暑期教材教法大培訓活動。並在組織好部分學科骨幹教師的國家級、市級新課標培訓的基礎上做好縣級新課標和教材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繼續搞好教學競賽和學科競賽活動

要注重市級、國家級教學競賽信息的蒐集、整理和分析,確保準備工作不偏離方向;要充分利用目標激勵機制,做好參賽教師的培養工作,不斷提高參賽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參賽成績。

要進一步加強學科競賽的組織和管理,保證競賽活動規範有序地開展。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加強競賽選人、內容、技巧和方法的輔導研究,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力爭取得優異成績。

6.做好學校現代化達標相關工作

要按照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精講多練、師生互動、技術運用、目標達成、課後反思”六項指標指導教師規範課堂教學,開展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關注學科特色和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常態的課堂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學習收效。並對涉及教研、教學方面的評估要點進行逐項分析研究,認真排查,針對學校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項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