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導處-學年度第一學期工作計畫

2、狠抓校本教研,最佳化研學一體

進一步加強教研組的建設,完善以校本為主的教研活動制度,促進學校發展和教師發展,努力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在教研方式上重點開展展示、聽課、交流、互動;在教研形式上重點採取多種力量介入,同伴互助、骨幹引領、專家示範;要積極引導教師反思課堂教學,倡導教師從問題入手,在強化行為研究中明辨自我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師在實踐中學會思考,每周就嘗試中產生的困惑提出一個問題,教研組就羅列出來的問題進行斟酌,針對教學中所反映的典型問題、熱點問題、癥結問題,實施專題性的研討交流,開展“一月一主題”教學研討活動,教師要及時反思並把活動中所取得的認識與理念付諸實踐,做到“研有所獲,獲有所用”,走自我發展之路。分管領導也深入到每個組內,及時了解活動情況。

3、構建成長平台,抓教師隊伍建設。

面向全體:根據學校教學的實際和教師的現狀,充分利用學校業務學習和教研組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培訓,大量開展聽課、評課和各類研討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課堂教學的改革。

名師推介:要全力藉助“名師團”的力量,對現有成員提出“六個一”的要求,即自學一本專著、承擔一個課題、上好一節示範課、做好一個講座、帶好一個徒弟、發表(獲獎)一篇論文。要加強考核,發揮好骨幹教師在教師群體中的傳幫帶作用。

青年培養:對事業心強、勤於鑽研、善於學習、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教師要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華的機會。通過名師講壇、培訓學習、校際交流、師徒結對、聽課評課、公開課展示等活動等形式加快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評優課比賽,使他們儘快脫穎而出。

4、加強培訓力度,濃厚教研氛圍

外出培訓:在組織開展校本培訓的基礎上,支持教師外出參與教學探究活動,對於外出參加培訓的教師,返校後要將學習心得體會與同學科教師交流,以實現資源共享。

校內研究:本學期的校內研究課,大膽創新為“名師展示課”。由“名師團”的各學科成員每人展示一節精品課,以這節課為載體,與自己所帶的徒弟共同研討,達到師徒共贏。

校際交流:做好與分校教學聯誼活動,加強與其他兄弟學校的聯繫,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拓寬我校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5、依託社團活動,開發校本課程

學校社團活動還在起步階段,成立社團,通過一學期的實踐取的了一些成果。本學期要聽取廣大師生的心聲,根據他們的需求進一步完善社團活動的管理,鼓勵老師全員參與社團,在活動中積累素材和經驗,逐步開發體現校園文化理念的、有可操作性的、可持續套用的校本課程。

6、營造書香校園,滲透養成教育

繼續做好“讀書活動”,藉助“親子共讀”“師生共讀”之力,營造一種濃郁、厚實的文化校園的特色,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閱覽室以及班級圖書角,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發動全體教師在“晨誦、午讀、暮省”中滲透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確立好每個階段的主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明理好學、健美陽光的優秀人才。

7、重視課題管理,提升科研水平

對已經結題的課題的成果,多宣傳、多實踐,用於指導同學科的教學。及時做好培訓工作和指導工作,系統整理收集資料,完善課題管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