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15學年第一學期教科研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緊緊圍繞區教育局提出的工作重點和學校的發展方向,在全體教師共同努力下,大力開展教育創新,努力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積極探索提高有效課堂的途徑;不斷豐富學校內涵文化,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的意識,逐步形成穩定的、科學的教科研的有效策略。現把主要做法總結如下:

一、本學期開展的工作回顧

1、積極參與校際科研自組織第七組及“3+7”聯盟,在校際同伴互助中發展

在本學期初,我校於XX年9月19日下午承辦了“3+7”校際聯盟暨在同伴互助中提高教學基本功培訓活動,本次活動的目的是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老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通過同伴互助提高教學的基本功。在活動中我校英語科黃開老師上了一節二年級英語口語研討課,xx區教研室彭雪紅老師作了題為: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的報告。科研辦容梅主任作了“基於籬笆樁的同伴互助、基於xx部落的網路學習研究”報告。期中,我校黃x、黃x、羅x、馮x、朱x、陳x、梁x、巫x、校x等老師分別參加了在龍洞、銀河、棠東、僑樂、漁沙坦等國小舉行的聯盟教學研討、科研報告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增進了聯盟校教師間的互相了解,尋找到了互助的途徑和突破口,增強了我校教師的協作意識和業務水平。

2、本學期在校內進行“同課同構”和“同課異構”的課例研討活動

研討的形式是以行政聽課和科組教研聽課進行。方法是:行政每周一第三節為全體下班聽課時間,在聽課的過程中分為兩個組,聽課的過程中把上課教師的課錄製下來,教導處專門建立了一個共享的“互助角”,按分科、分教師建立資料夾,要求每個教師在上完課後找聽課的老師評課,完成後寫反思和形成一個新的教學設計。完成後把原來教學設計初稿、評課後的第二稿、反思、上課的課件等材料放在同一個資料夾。聽課的人員除了當面評課外,還要以書面的形式給上課老師提三點優點和三點建議。本學期共進行了40個有效課例研討,積累了一線教師的基礎資源,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抓教學常規管理,確保素質教育的質量

教導處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教學常規管理檢查,落實教學過程中的課前準備、備課、上課、作業布置、作業抽查、批改、輔導、單元檢測反饋等常規,促進教師形成嚴謹、認真、細緻的教風。認真強化教師對學生的服務意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但要讓學生學好,還要讓學生學得輕鬆。針對教師教學常規情況及時反饋與指導,做到紮實有效。

4、外出學習培訓,提升教師理念

為了進一步更新老師的觀念,開闊視野,提高理論水平,本學期繼續有計畫地外派教師學習。其中:肖xx老師參加了XX年9月19日舉行的“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戴爾“互聯創未來”項目‘基於項目學習’作品交流會及技術人員培訓班”;羅翠蘭老師參加了全國第八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會;高芬芳老師參加廣東省中層幹部培訓班;朱越強、梁金棉參加戴爾“互聯創未來”目學習培訓;語文科組參加全國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英語科組四位老師參加第二屆全國中國小英語學習方案設計研修班的培訓等;教師們通過培訓開闊了視野,增強了發展後勁,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專家引領,促進學校、教師持續發展

本學期繼續聯繫了區教研員下校指導。本學期語文科組聯繫了原教研員蔡xx老師、教研員周xx老師到校指導,共到校8次,數學科陳xx老師到校2次、英語教研員到校1次。這些教研員的到來,為一線教師的教學和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次,為了開闊視野,提升辦學內涵。分別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陳麗教授、廣州市教研室李偉成主任對我校未來的發展和規划進行指導;上海社科院蔣鳴和教授到校指導項目學習的開展及資源套用培訓;xx區教研室容梅主任我校全體教師進行了《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的專題培訓。

6、把課題研究融入課堂教學中,使課題研究平民化,常規化,使課題研究真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轉變教師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參加xx區課題研究成果推廣會、巫校長課例《重疊問題》被北師範大選為成果推廣示範課例。

7、構建互助學習平台,引領教師在互助中成長

本學期,繼續完善了教師參加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籬笆樁”遠程同伴互助培訓;校內舉行同年級教師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學困生輔導等的互助行動;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採取“行政—科組—骨幹教師—新手教師”一帶一的互助模式,引領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專業水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