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經典誦讀興趣研究中期總結報告

5.反思、總結、提高。每次活動後,都讓教師及時反思,不斷總結提高。每學期要求教師積極撰寫教學案例和教學反思。使教師逐漸對組織國小生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有了新辦法,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編出了《國小生經典誦讀》校本教材,每年級一套,並分為上下冊。每學期學生背誦在老師的指導下,背誦20篇經典詩文。

我們所選取的經典篇目,以詩詞名篇為主。經過反覆篩選,一些偏深偏難的內容被淘汰,保留的都是文質兼美,較易背誦,且適合於現場朗誦的篇目。

(二)將地方課程闢為詩教課。每周星期四下午安排一節,由語文老師上課。詩教課可以指導誦讀,可以進行詩詞欣賞,也可以進行詩歌創作,詩配畫創作,編寫與經典相關的情景劇、小品等等。

(三)學校的大課間操時間,學生每天做古詩韻律操。課間操期間,組織五分鐘的經典美文欣賞。

(四)建起學校香樟樹詩社,共吸納100餘人為會員。每個社員都是讀書積極分子,除了課餘自讀學校指定的經典篇目,每學期還參加一次詩歌創作輔導培訓,一次詩歌採風活動,並創作兩首質量較高的詩作。

(五)創辦《香樟樹詩報》,每學期編三期,主要內容有“好書推薦”“經典誦讀”“師生習作”“我與經典”徵文欄目等等。

(六)融情入景讀經典,我們學校詩詞文化氛圍特別濃郁,校園建有一條70多米長的詩詞文化長廊、教學樓走廊,也掛著詩詞條屏,學生目之所及,處處有詩,整個校園,流淌著詩意。

除了讓學生採用常規方法讀詩背詩外,我們還積極尋找新的方法增加學生讀詩的興趣。如:在課堂上,用古今詩文名句來詮釋和體會胡總書記的“八榮八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讓他們在詩歌與景物的融合中朗誦詩歌。

(七)系列活動親近經典

1、不拘一格賽詩。在我們學校,誦詩不僅是學生每周、每天必須溫習的功課,甚至每一節課前都能聽到琅琅的吟詩聲。在此基礎上,學校還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賽詩活動。一是評選全校“詩詞大王”,以詩詞背誦絕對數量最大者勝出;二是評選班級 “誦詩星”,以單位時間誦詩數量最多者勝出;三是舉行看畫、聽音樂的“聯想誦詩”比賽,以聯想貼切、誦詩流利者勝出;四是舉辦“詩詞連句接龍”比賽,詩詞文學常識比賽,主要考察學生的詩詞綜合修養;五是舉行大規模的詩教匯報演出活動,以班為單位,集中展示班級的詩教效果。在“經典詩文共誦讀,你方詠罷我登場”的陣陣聲浪中,全校師生激情飛揚,師生同台,場面壯觀。

2、進入角色演詩。我們大力倡導邊吟邊演的誦詩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演”中記憶、“演”中感悟、“演”中陶情。在組織學生“演”的同時,我們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多種素質進行綜合訓練:一是實現“詩書聯姻”,要求學生在吟詩的同時做到邊誦邊寫,將詩句寫成一幅書法作品;二是實現“詩畫聯姻”,要求學生在吟詩的同時將詩的意境畫出來;三是實現“詩樂聯姻”,在集體誦詩會演中,組織部分學生進行配樂伴奏,同時還穿插一些舞蹈,使古詩煥發出音、形、色的魅力。

(八)把“清明詩會”打造成一張亮麗的名片

自XX年市教育局舉辦首屆“清明詩會”以來,我校堅持每年舉行一次不同主題的“清明詩會”,到今年四月,已舉辦五屆。“清明詩會”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呈現我校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的豐碩成果,既有少數人參加的“精品節目”,又有全體學生人人參加的千人賽詩節目,台上台下互動,一人誦、千人和已成為我校經典誦讀活動中的保留節目。節目表演之前兩周,各班自行組織活動,包括詩朗誦比賽、辦詩歌手抄報黑板報,舉辦以吟詠春天、緬懷英烈等為內容的主題詩會。活動中湧現出的最精彩的節目再拿到舞台上表演。

(九)德育活動與經典聯姻

“以詩育德”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現已形成序列,如愛國教育讀愛國詩篇、誠信教育讀廉潔詩篇,節假活動讀與節日有關的詩篇。每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舉行賽詩會,每次活動不是機械誦讀,而是經過精心準備。設計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經典學習不再枯燥。

五、結論與思考

1、主要成果。我校的經典誦讀工作開展的紮實認真,XX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學校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書香校園”光榮稱號。XX年4月被授予XX年度湖北省全民閱讀爭先創優活動“書香校園”光榮稱號,而全省享此殊榮的學校只有十所。XX年6月,央視《鄉約》欄目組到潛江製作節目,我校小詩人殷xx被推薦到現場與著名詩人汪xx互動,並現場作詩,獲得節目主持人的讚許。我校學生的詩作,有許多在市級刊物發表。我們編演的小品《穿越時空的詩話》、《四大詩人赴三小》、《梁祝趕考到三小賽詩》、《羊村要建詩香村》等。風趣幽默,引人入勝,我們在編創這類小品時,力求台上台下互動,實際上就是由台上的演員客串主持,指揮台下的學生賽詩,由於事前精心準備,節目形式新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賽詩的場面極其壯觀,別開生面,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