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學校工作計畫

要結合實際,注重養成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訓六風”(六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文風、考風)重點做好“十大習慣”(十大習慣:即文明禮儀習慣、誠實守信習慣、自主學習習慣(特別是自主預習習慣)、閱讀習慣、寫作習慣、健體習慣、衛生習慣、熱愛勞動習慣、勤儉節約習慣和遵守規則習慣)。“學生一日生活十項常規”(學生一日生活十項常規即:⑴佩帶領巾、⑵見了老師問好、⑶校內文明用語、⑷校內紀律自律、⑸衛生習慣養成、⑹課堂學習習慣養成、⑺作業按時完成、⑻同學互幫互助、⑼好人好事、⑽幫助家長。)

以學論教,著眼課堂,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一、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嚴格實行課程表備案管理制度、課程開設“一票否決制”,確保所有學校課程開設率達100%。進一步鞏固音、體、美、綜合、校本、計算機的開課率和教學質量。構建一批科技、藝術、語言、人文類的學校課程,確保地方校本和校本課程落到實處。加強學生職業滲透教育,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1、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規範行為,提煉經驗。

首先,進一步完善三規範、三結合、一限期管理體系,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水平和質量。組織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當堂檢測環節過關考核。其次,是繼續把設問導讀、當堂檢測質量作為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的兩大抓手,並將兩大環節納入學科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高課堂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第三,是繼續加大以學案教學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通過模式研究、運用引領教師課堂轉型,促進課堂質量提高。

第四,是繼續加強課標考試、小組合作、備課環節管理、一本通等管理行為的研究,推廣先進經驗,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第五,是加強優質學科教師、優質課堂教學模式的打造力度,樹立典型,引領發展。

2、加大重點年級、重點學科、重點教師的跟蹤監控和指導力度,實現教學質量整體提升。進一步修訂完善監測方案與體系,強化分析反饋和對症指導,積極探索以監測促發展、以評價促提高的質量監控機制,提高質量監測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3、加大教科研力度,繼續完善教研活動備案制和驗收制兩項管理制度,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規範有序、高質量開展。加強學校教研部落格的管理,提高網路教研質量。

關注全體,綜合施為,全面發展綜合素質

一、全力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工程”。

大力推廣“快樂大課間”, 嚴格學生在校一天兩次眼保健操制度,深入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不少於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

規範學生體檢檔案,積極做好學生體檢後的分析和跟蹤。加強家校聯繫,明確預防措施,切實降低視力低下、肥胖等常見病發病率。健全和完善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與預警機制,切實搞好各類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二、加強和改進藝體工作。全面實施“藝體2+1”工程(2+1:人人掌握一種藝術表現技能、人人掌握一種樂器、人人掌握一種健身方法)。深入“樂器進教室”工作,繼續搞好 “六一”藝術周和十月份藝術教育月活動,提高廣大師生的藝術修養。規範藝體學科教學、活動。認真組織好XX年運動會,力爭取得優異成績。

三、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和學生興趣特長培養工作,強化學科實踐能力考查和學生個性發展水平的測試,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以校為本 強抓培訓,全面提高師資水平。

一、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

1、強化團隊意識、提高執行能力和職業道德、活動,營造一種務本求實、幹事創業的工作氛圍。強化研究意識。校長教師本學年至少要在區級以上教育網站或教育刊物上發表2至4篇原創教育論文。

2、堅持以師德教育為首,深入推進“導師制”和“教育服務承諾制”,繼續開展“學生最滿意的教師”評選活動,將教學質量作為評選最滿意教師的主要指標。

3、落實《蔭營聯校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規範》,規範教師從教行為,提升教師執教力。嚴格推行師德不合格“一票否決制”。不斷完善教師績效考核方案,切實為教師營造一種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氛圍,逐步拉大績效工資差距,有效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二、強化教師培訓學習和業務考核。

一是堅持以校為本,組織開展新知識、新技能、新手段的培訓。二是組織開展新一輪教師基本功考核。年內組織實施兩筆一話一課標培訓達標活動。學校還要創造條件為全體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認真落實國培計畫,搞好教師全員培訓和暑期集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