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動計畫

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落實北京市教育大會精神,根據《****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結合中國小校、幼稚園、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德育工作實際,特制定《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動計畫(xx-XX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中央和北京市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和部署,圍繞建設“首善之區”和“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的實現,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以人為本、育人為本、德育為首。以培養符合“四有”新人標準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總體要求;以增強愛國情感、確立遠大志向、規範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為主要任務;以培養具有基礎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和國際交往能力的新時代首都青少年為目標;以提高德育實效性為工作出發點,全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目標:落實首都教育發展戰略,構建與首都教育相匹配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標誌為: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學生基礎文明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全體教職員工全員育人、教育教學全過程育人的意識和氛圍進一步增強;學校為主導,充分發揮家庭、社區教育功能,廣泛吸收國內外有益教育經驗,德育資源實現有效整合;依法管理,立足建設,德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為此,要努力打造五個平台,搞好四個結合,構建三個體系,堅持四重一突出。五個平台是:學科課程德育平台;德育課程教學平台;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平台;行為規範教育平台;社會綜合環境育人平台。四個結合是:教育與教學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學校德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思想教育與管理、服務相結合。三個體系是:相互銜接的學校德育工作和評價體系;以廣大教師、德育工作者隊伍和領導體制為重點的組織領導體系;學校德育工作投入和保障體系。四重一突出是:重在建設;重在基礎;重在創新;重在實效;突出特色。

一、開展“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

全面實施《xx-XX年首都青少年學生“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方案》,以“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以禮儀、禮貌、禮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為重點內容;以唱響國歌、遵守規則、志願服務為突破口;著眼於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把“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作為加強與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的重要內容來抓。通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學校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和示範視窗,使學生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先鋒隊,為構建北京“首善之區”和諧美好的人際關係,為營造奧運會良好的人文環境做出貢獻。

1.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重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落實“中國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時間在中國小生中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堅持升降國旗制度,在中國小校唱響國歌,把升旗儀式、唱響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2.培養中國小生十個文明形象

認真貫徹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新修訂的中國小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範。

圍繞“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每年選擇一個專題和重點內容作為突破口,力求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年年有突破,學生文明禮儀行為年年有進步。經過3年左右時間的努力,讓唱響國歌;尊敬師長;主動問好;不隨地吐痰;把紙屑扔進垃圾桶;不說髒話;公共場所,輕聲交談,右行禮讓;乘車購物,不擁不擠;觀看演出、比賽文明喝彩;遵守規則,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等十個文明習慣伴隨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3.學習奧林匹克知識,傳播奧林匹克精神

有計畫、有步驟地利用多種形式普及奧林匹克知識,傳播奧林匹克理想,塑造學生愛國自強、開放自信、熱忱友好、奮發向上的時代品格。

倡導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使中國小生成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踐者、傳播者和創造者。

4.提高學生的國際理解與交往能力

培養學生形成“我是世界中的中國人”的自我認同感,培育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結合國際禮儀教育、外語學習,引導中國小生掌握基本禮儀規範,提高國際理解與交往能力,懂得個人行為具有的全球性意義,形成在人類命運的共同職責中承擔責任的自覺意識。

二、實施學校課程的全員德育和全過程德育

全體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學活動都是德育的實施過程。充分發揮每位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作用,是落實全員德育和全過程德育的關鍵環節。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形成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

5.落實每位教師的育人責任,做到全員育人

每位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自身言行的道德影響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通過學習交流及跨學科研究活動,全面提升教師的情感、態度和知識、能力等專業水平,促進學科德育資源的整合利用。在教學過程中自覺體現各學科課程的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以及進取精神、科學精神、民主法制觀念、健康意識、環境意識等教育內容。

關於的文章 >>

每位教師都應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成長規律,抓住學生成長中的入學、升學、青春期、成人期等關鍵時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對幼兒要注重道德啟蒙教育;對國小生要注重基本言行的規範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中學生要注重愛祖國、愛首都、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引導他們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人生坐標;職業學校還要注重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創業教育。

6.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做到全過程育人

充分體現課堂教學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要求,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充分挖掘各學科課程中的德育資源,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使教學過程成為向學生傳遞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因地制宜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美育、體育、科技、國防教育的育人功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科學態度。開展“四個一”活動,每年組織學生看一場電影,觀摩一場藝術演出,參觀一次教育場館,參加一次社會公益勞動。落實每箇中學生在中學畢業前累計完成一個月的社會公益服務的要求。

7.加快中國小德育課程的改進和建設

加強對德育課程標準的深入學習,創造性地實施課程、開發資源,研究解決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不夠緊密的問題,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課程之中,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按照國家頒布的德育課程標準,加強德育課程建設,鼓勵區縣和學校立足校本研究與實踐,積極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總結推廣德育課程教學改革成果,構建具有時代特點和首都特色的中國小德育課程體系。

8.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實施《北京市中國小和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綱要》(試行),積極創設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發展性和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要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並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各學科教學之中。積極創設條件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或選修課。

9.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作用

充分發揮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育人優勢,支持團隊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自我教育實踐活動。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統籌安排好團隊活動時間。通過團隊組織活動、中學生業餘團校和高中生業餘黨校等途徑,培養共青團員、少先隊員對黨、國家和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10.建立促進課程德育功能有效實現的研究與評價機制

積極開展促進課程德育功能有效實現方式的研究,逐步建立促進課程德育功能有效實現的評價、監控、激勵、反饋機制。力爭每年組織專題研討活動和案例交流活動。

三、推進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文化對學生品行、素質的形成具有深層次影響和教育意義。大力推進學校文化建設是當前加強和改進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體驗和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功能的影響。

11.培育先進的學校文化理念

校長應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引領者,以師生為主體,通過理念鑄造、行為反思,逐步形成學校團結向上的核心價值觀。重視校訓、校歌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凝聚作用,加強校風建設和班集體建設。以核心價值觀為引導,以學校的人文資源、社會資源及歷史發展為基礎,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良校風。

12.創造具有學習型組織特徵的學校氛圍

創造師生主動學習、共同發展、有創新精神為特徵的學校氛圍。校長努力成為師生相互溝通和思想交流的促進者,使學校的幹部教師通過行為反思、問題發現等方法不斷改善學校的德育實踐,形成師生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諧關係。

13.加強學校環境建設與文化資源建設

組織師生共同參與建設整潔優美、富有教育意義的綠色校園環境。利用銘言、人物、故事、文物和景觀布局、建築裝飾等,形成學校健康向上的人文生態景觀。

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科、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建設以愛國主義和優秀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校園文化。

運用網路、動漫資源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引導學生把網路、動漫作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增加交流、培養創造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手段,提高對網路、動漫信息的是非鑑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創建學校社區新型協作體制

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擔負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責任。在充分發揮學校在中國小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創建學校主導、家長和社區積極參與的新型德育協作體制。

14.開展家長教師協會試點

逐步試點建立以班級為基本單位、由家長自薦或選舉、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組成的新型家長教師協會,增進家長間的團結互助,促進家長與教師的相互交流,讓家長主動參與班級的教育管理,協助班級開展教育活動。

繼續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校長信箱、家訪、聯繫簿、網路等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普及親職教育科學知識,推廣親職教育的成功經驗。 1 2 3 4

關於的文章 >>

充分發揮市、區兩級親職教育研究會和其他有關學術團體的作用,針對親職教育中的突出問題開展研究與諮詢活動,為加強學校和親職教育的有效銜接提供服務。

15.創建學校社區協作機制

結合區域和學校、幼稚園特點,把學校教育、幼兒教育延伸到社區。鼓勵區縣建立多種形式的學校、幼稚園與社區共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機制,形成教育合力。提倡積極創造條件利用學校教師資源,選派教師走進社區擔任輔導員,溝通學校、幼稚園與社區教育的聯繫。

16.關愛特殊背景的學生

學校和社區共同開展對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殘障家庭、外來務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失學失管少年、流浪乞討兒童情況的調研,了解每個學生的特殊需求,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保障他們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長的權利,促進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

17.完善學校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體系

加強法制教育,認真貫徹《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條例》,落實《北京市中國小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見》,提高未成年人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利用法律手段自我保護的能力。

做好不良行為特別是嚴重不良行為學生的教育矯治和轉化工作。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嚴重不良行為學生情況年度報告制度。根據新形勢、新特點,繼續辦好工讀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

五、推進德育信息化建設

提高德育的信息化、數位化水平,是改進德育管理方式、教育形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抓住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契機,提高德育工作套用信息化的能力,創造中國小健康、安全、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和尊重的網路虛擬環境。

18.建設中國小網路德育平台

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資源、德育活動等功能為一體、以為學生服務為主的網路德育平台。通過網上教育活動、遊戲競賽、名師指點、諮詢服務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現代化的德育輔導,創新德育方式。

增強信息技術課程在提高學生信息基本素養和網路道德意識的教育功能,使學生自覺強化自律精神和責任意識。

19.組織開發高質量德育軟體

通過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有計畫地組織開發一批德育軟體資源,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豐富的素材。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和學校開展數字德育實驗,逐步建立德育工作網站或網頁,豐富網上德育內容。

六、建設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

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是新時期全面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任務、改進和創新中國小德育工作的基本保證。引導全體教師樹立育人為本、德高為范的教育觀、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加強品德修養,完善人格,提高境界,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

20.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全員育人能力

修訂《北京市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在教師繼續教育中設立“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工作”等內容並記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大力表彰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弘揚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敬業愛生的良好風尚。

21.實施德育骨幹教師培養計畫

有計畫、有步驟地做好德育骨幹隊伍的培養、培訓、選拔、提高工作。將德育管理幹部、團隊幹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等納入乾訓、師訓系列。在評特級教師、表彰優秀人民教師、學科帶頭人獎項中,德育教師、班主任要占有一定比例。經過五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在全市培養十名左右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德育工作專家、百名左右市級德育帶頭人、千名德育工作骨幹。

制定班主任工作規程,在人事制度和工資制度改革中改善班主任待遇。選派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在有條件的區縣組織班主任職級制試點,提升班主任專業能力。

加強校外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學校德育工作。

22.完善教師實施德育的激勵與評價機制

對教師的評價不僅要考核其教學能力,還要考核其育人能力、考核完成德育任務的情況。將教師的師德表現、做學生德育工作的情況作為教師聘任、晉升、獎懲的依據之一。發現先進思想、優秀典型,學習和宣傳優秀教師的師德精神和育人經驗。

七、開發和利用首都德育資源

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德育資源。以新的德育資源觀,整合、開發、利用首都特有的地域資源、人文資源、科技資源和新聞媒體資源,豐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23.發揮首都歷史文化地域資源優勢

將首都豐富的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紀念館及其他文化場所,首都的歷史、地理、文物,大自然的山川、草木等,現實社會中的人物、事件、機構等納入德育資源的視野,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北京、愛祖國的教育。

24.發揮首都科技人文媒體資源優勢

發揮北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人才、科技信息、高科技企業密集的人文資源優勢,促進德育內容、途徑、方法的創新。發揮大學團委、學生會、社團的優勢,組織優秀的大學生進入中國小,開展“學長式”、“同伴式”教育活動等。

發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離退休老教育工作者的優勢,支持關工委組織“五老”報告團,聘請老同志擔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校外(社區)輔導員、失足青少年幫教員、學生社團指導員、網咖義務監督員等。

關於的文章 >>

積極爭取新聞單位、廣播影視和出版等部門的合作與支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為德育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和綜合治理、公安、司法等部門的優勢,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教育環境。

八、完善德育創新與保障體系

切實加強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推進德育領導體制、研究體系、管理制度的創新,是落實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障。要建設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

25.建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型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

市、區縣教委都要成立一把手負總責、主管主任專門負責、各有關部門參加的教育系統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重大問題,統籌規劃各級各類學校和幼稚園的德育工作。

中國小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長負責,發揮黨支部政治核心作用,德育管理幹部、團隊幹部、班主任為骨幹,全體教職員工為主體力量,家長、社區代表參加的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領導管理機制。

選派思想素質好、奉獻精神強、有責任心、有能力的優秀教師從事德育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26.建設市、區縣、學校三級德育研究網路

加強德育研究機構建設,配備具有較高素質的研究人員。制定德育研究計畫,加大對德育熱點、難點、前瞻性問題的研究力度。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並進,學術交流與經驗傳播同行,不斷提高德育研究質量與水平。

積極開展校本研究活動,把德育列為重要研究內容,開發校本德育資源。

加強國內、國際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廣泛交流,適時舉辦研討活動,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27.加強制度建設,提供德育工作的保障條件

建立德育創新成果獎評選制度,建立20個左右德育實驗研究基地。總結教育成功案例,做好成功經驗的傳播工作,鼓勵和支持富有實效的德育創新。

建立每三年一次的全市德育工作會議制度、表彰制度,每年一次的德育工作交流制度、年度工作報告制度;進一步完善優秀學生的獎勵和問題學生的教育、矯治、轉化制度;逐步建立學生道德發展狀態和學校德育工作發展狀況監控評估制度。成立北京市中國小德育專家指導組,逐步形成專家指導、政府督導、制度完善的德育工作保障體系。各區縣也要結合實際,建立相應的制度。

市、區縣、學校要在調整學校布局、規劃學校建設、實施新的辦學條件標準過程中,統籌考慮學校德育環境和條件的改善。建設市、區縣學生活動場所,充分發揮已有學生教育實踐活動基地的作用。要在事業發展經費中安排德育專項經費,用於德育基本建設、德育活動、德育課程教學改革、德育研究、隊伍培訓、專題教育等項目需求。

[1]

關於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