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校工作計畫201~2018

家長學校工作計畫201~XX(一)

一、認真辦好家長學校,提高親職教育水平。

1、每學期分別對各年級家長普遍授課1至2次,通過各種方式,如講座、座談會、交流發言等。普及親職教育的科學知識,介紹不同年齡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及其相應的教育方法。指導家長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型、寬鬆、和諧的家庭環境,以利於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2、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家長安排不同的授課內容。如對高一年級學生家長開學初進行專題講座,指導家長幫助孩子度過一個轉折期,其次是對畢業班學生家長,在臨畢業前進行聯考心理輔導專題講座。

二、切實加強指導管理,提高辦學水

1、家長學校領導小組成員要經常開會,研究現狀及對策。

2、定期組織家長學校的授課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半學質量。

3、家長學校授課內容要有針對性,不僅宣傳科學的親職教育知識,還要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有條件的還要訂閱一些家教雜誌作為輔助材料。

4、家長學校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創建學習型家庭的講座、教育子女經驗交流、每月一個年級家長半日開放活動,針對一個熱點的家長座談會、問卷調查、致家長的公開信等多種方式。

5、建立家長學校的激勵機制。如每年一次評選十佳“好家長”活動、親職教育專題徵文、表彰“五好文明家庭”等。

6、切實發揮家長委員會作用。從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家長中組成家長委員會,包括多種類型家長。定期召開會議,了解家長中思想動態,對學校辦學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學校進一步提高辦學質量。

7、學校重大活動由家長參與,以便家長更廣泛地了解學校,形成合力,促進教育的發展。

8、建立班主任“二必訪”制度(特殊家庭學生及家庭中偶發事件的學生)、一年中對所任班級學生全面普訪一次。

9、健全教師與學生談話制度,創設一種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學習與探討的氛圍。

10、提高家訪質量,講究與家長談話藝術,要求教師掌握做家長工作的技巧。

家長學校工作計畫201~XX(二)

一、開辦目的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終身教師。

親職教育是人類一切教育的起點和基矗“教先從家開始”,親職教育不僅關係到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千家萬戶的幸福,而且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和社會的發展。親職教育是整個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只有提高親職教育質量,才能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開辦家長學校旨在向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及改革發展趨勢;講授中學生生理、心理知識,探討親職教育正確方法;改善親職教育環境,使家長掌握教育科學知識,樹立新穎“教學觀念”;交流親職教育成功經驗,從而使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主要工作

1、領導重視、計畫落實。成立以校長為首的親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制訂家長學校教學計畫。

2、完善社區網路。成立家長學校委員會。繼續完善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網路。及時反饋孩子在家庭、社會的有關表現,以利於學校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

3、講授科學家教方法。積極開展理論學習,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努力提高家長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辦學品位。

4、請家長探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傾聽家長意見,改進學校工作。

三、參加對象

全校所有在校學生的家長。參加者應達60%。

四、組織領導

由家長學校校委會組織實施。

五、教學內容和日程安排

第一講:~年**月,開學典禮。理論學習、形勢教育、家教方法、家教內容等。

第二講:~年**月,農村國中生畢業前培訓與合理分流。

第三講:~年**月,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

第四講:~年**月,學生管理與監護責任的探討與落實。

地點:各年級教師,學校會議室。

教師:家長學校所聘教師,分年級授課。

六、幾點措施:

1、做好家長學校的前期準備工作。密切聯繫雙安鄉黨委政府及各村委會,精心組織安排,使家長學校成功開辦,辦出特色。

2、學員點名制度:原則上各年級學生的家長都要參加家長學校學習。家長接通知後要按規定時間準時到校,在班主任處報到註冊。

3、分發雙安中學《家長學校工作計畫》、《學員守則》和《優秀家長評比條件》等計畫制度,要求家長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努力塑造好家長形象。

4、結業考查制度:一輪學習完畢,學校將對家長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查,使家長掌握必備的親職教育知識,科學地教育子女。

5、建立評比好家長制度:為鼓勵先進,表彰優異,樹立典型。評比和獎勵按有關制度執行。

更多文章
社區家長學校工作計畫
社區家長學校2024年工作計畫
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幼稚園家長學校工作計畫範文
2018幼稚園家長學校工作計畫
2024年幼稚園家長學校工作計畫
2024年幼稚園家長學校工作計畫範文
2018社區家長學校教學計畫範文
2018學年家長學校工作計畫
2018中學家長學校工作計畫範文
家長學校工作計畫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