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學院工作總結

一、工作進展情況

1 、充分調研,摸清地方生豬、蔬菜產業特色,為制定實施方案做準備 2月 12日,副校長劉衛東教授帶領科研處有關人員赴泗洪參加了"掛縣強農富民工 程"科技服務簽約儀式,會上 ,劉衛東副校長代表學校與楚州區分管農業的副區長劉建 民在科技服務協定上籤了字。此後的 2 周內,主管科研的副校長宋丁全教授多次召集科 研處有關人員開會,要求儘快摸清有關情況,為赴楚州調研做準備,科研處通過電話聯 系、委託楚州校友了解生豬、蔬菜產業的分布、專家個別入楚州調查情況,初步弄清了 楚州區村鎮蔬菜種植 及生豬養殖的分布情況,同時,多次與區政府辦聯繫、協商,決定 在楚州舉行一次調研會議,分別介紹學校、區各自的情況,並進行實地考察。 3月 13日,由宋丁全副校長帶隊,科研處、農科教及進村專家一行共 13 人赴淮安 楚州區進行了為期二天的調研。由於事先安排、準備充分,這次調研活動取得了圓滿成 功,弄清了楚州區生豬、蔬菜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楚州區政 府給予了密切的配合。參加調研的楚州區人員有分管科技的區政府王寶玉副區長、農業 局、農牧局、科技局及扶貧辦有 關負責人以及擬對接的各村聯絡人(主要是村支書)。 會上,王區長等介紹了楚州的整體情況以及生豬、蔬菜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宋校長介 紹了金陵科技學院的整體情況、辦學定位及科技服務等,並表明金陵科技學院將會高度 重視此次科技對接,把它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任務來完成,並以此為契機,整合蔬菜、畜 牧、建工及機電的力量, 拿出成果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實現學校科技服務與楚州 蔬菜、生豬產業提升的雙贏。會上 雙方還達成共識,即選擇楚州偏僻、窮困的村莊作為 對接對象,而不是僅僅為了應付驗收選擇基礎好、規模大的村莊作為對接村。會後,專 家組在農業局、農牧局有關人員帶領下赴合興、盧灘、北季等 6 個對接村進行了現場考 察,了解到各村的具體情況。3 月 13 日晚,宋校長又在楚州招待所召開專家討論會,初 步明確了各村需要種養立的特色品種 。北季村是楚州最遠的一個村,選擇西瓜作為選定 的品種;順河鎮延年村以辣椒作為主要品種,但該村村民要求對番茄、四季豆、生豬養 殖也給予幫扶;宋集鄉高陳村以西瓜作為對接品種;朱橋鎮合興村以生豬作為特色品種, 該村位於楚州南線,原為散養示範點,由於高熱病流行,生豬死亡嚴重,每年上半年都 要發生,並且由南線起病,並逐步向北線蔓延,以至於村民上半年不敢養豬,宋校長指 示弄清發病機制,將其作為科研課題來開展研究,找出合理有效地對策,讓老百姓上半 年也敢養豬;車橋鎮盧灘村則是一個水多、地少、種養特色最不明顯的一個村,由於人 均地少,不少人外出打工,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人又回到村里想養豬,但 2 又缺乏技術,適逢淮安興隆發展有 限公司投資興建大型豬場,這對帶動、引導農民科學 養豬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該豬場建成後,還能吸納 100 多當地農民就業。針對這一 情況,專家組確定該村對接品種為生豬,與該公司從產學研合作的高度結為校企聯盟, 同時整合動物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機電學院的力量,從豬場的規劃、設計、建設、 引種、繁育及疾病防控諸方面給予全方位的合作。專家組還徵得學校領導同意,確定在 楚州窮困村由學成歸來的大學生興建 的知恩豬場建立特色示範基地,作為科技對接任務 的超額部分。 調研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是種養缺錢、更缺技術。"一村一品"科技對接項目的實施是 完全必要的。

2 、組建專家團隊,建立了 " 一村一品 " 對接保障機制 ① 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對接的專家隊伍,明確了各自的責任,成立了蔬菜、生 豬二個專家組,指定了具體的進村入戶專家。篩選對接專家,組建由金陵科技學院園藝 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建築工程學院構成的科技團隊,與淮安市楚州區農業局、農牧局、 對接村幹部密切配合,遴選科技示範戶;制定落實物化補貼;對示範基地及對接村農民 開展技術指導及業務培訓。 ② 學校成立了領導機構。3月16日,為了加強對科技對接項目實施的組織領導, 學校成立了 "金陵科技學院產學研結合領導小組 ",並由宋丁全副校長擔任組長,從而為 項目實施建立了組織保障機制。 ③ 校長辦公會同時決定,撥付10萬元作為科技對接項目實施的先期投入,這為項 目的實施又提供了支撐。 ④ 在楚州區建立了聯絡辦公室,協調科技對接的開展,並由楚州區安排了對接任 務,落實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