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小科研工作總結(2篇)

XX年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兩個課題開展研究,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整合教學實踐、校本研究、校本培訓的效能,讓全體教師在同伴互助中發展,在個人反思中提升,在專業引領中完善自我,踏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從而進一步規範學校的教科研活動,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能力。

為了使全體教師進一步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本學期我校根據教師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課題即將結題等實際情況,進行了《如何進行課題的結題》及《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國小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探索返璞歸真 增強實效》系列培訓。通過培訓實驗教師明確了課題結題的步驟和結題資料的收集體與整理及結題報告的寫法,同時對語文課題閱讀教學過程中遇到的 “虛、偏、雜、鬧、碎、低”等傾向,學到相應的解決策略,即扣緊“四個點”(知識點;能力點;疑難點;借鑑點),夯實基礎不放鬆;兼顧“四個面”(涉及面;拓展面;結合面;側重面),拓寬視野強素質;體現“四個三”( “三維度”; “三品味” ;“三層次”; “三境界”),繼承創新顯本色;做到“四個動”(動腦、動口、動手、動情),發揮主體能動性;實踐“四句話”(理念新;方法活;過程優;效率高),求真務實保質量。有了理論層面的指志,實驗教師們不斷對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完善,並與相關學科進行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科研一體化,構築有效課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每位實驗教師的追求,也是我校教育科研的最終目標。教研與科研相結合是教育科研發展的必然趨勢。本學期我校繼續圍繞“有效性”這一主題開展教科研研究。我們的工作方法是抓面選取點,點面結合,促教師教科研能力全面提升。首先在班主任中開展以課題為研究內容的“同構一課”活動,要求各課題研究組根據平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課題研究的內容,選擇課的內容,即針對教學中的困惑,難點確定教研主題,然後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等研討活動。我們抓住這個面對營造科研氛圍,鼓勵所有課題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並通過聽課反饋發現研究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如:“虛、偏、雜、鬧、碎、低”等傾向,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集中培訓,使實驗教師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得到理論層面的支撐,在此基礎上從同構一課中選取課堂實效性強的教師承擔“實驗點”,再次以科研匯報課的形式呈現研究成果,實施以研代訓。讓所有教師共享教科研成果。本學期有三名實驗教師做了科研匯報課:劉剛老師講的《鄉愁》;於紅老師講的《》;項麗華老師講的《識字寫字課》。教師們經過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這樣一個研究過程,每個人都有所收穫和體會。於是我們組織教師將自己實驗過程中的所獲所得以案例或論文的形式呈現,先後有二名實驗教師兩篇教學設計;有兩名實驗教師撰寫教研論文。教科一體化,為教師的研究工作搭建了平台,提升了教師們的研究能力,使科研課題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綜合實踐《充分利用農村綠色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本學期由於季節和時間的關係,本學期進入結題階段,我們課題所有材料進行分類歸檔,並對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詳細的回顧,撰寫了結題報告,準備申報結題。本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學校特色的形成,在本學期學校申報省級綠色學校,使課題研究成果進一步擴展。

三、做課題的結題及課題檔案的管理。

《充分利用農村綠色資源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本學期即將結題,為了使課題能順利結題,我們在做好材料歸檔工作同時,把實驗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按時撰寫了結題報告,及結題成果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三、 問題與反思

1、“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已接近尾聲,我們感受到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學校的發展,但在研究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問題。如:部分教師對課題的研究還持應付態度,這使我們感受到:“如何進一步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使課題研究過程成為促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將是我們在下一步研究中應重點觀註解決的問題。

2、課題研究存在不平衡現象,現在所立的課題學科性過強,如何提煉出即適合學校實際,又是各學科教師均能參與有實效的課題,是下一步立課題時應解決了另一問題。

3、如何進一步做好教科結合,實現以科研促教,教師全員參與,共同研究來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如何突破現有課題組的局限,建立各有側重的教研專題,做到教學,研討,改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防止教研漫無邊際的現象,這是我們急待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