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實驗基地校階段工作總結

我校於XX年11月15日被xx省教育學院批准為xx省教育學院首批普通高中課改實驗基地校,自成為基地校以來,學校非常重視實驗基地校各階段工作的開展落實情況,依據學校“關於吉林省教育學院課改實驗基地校項目方案”,在省教育學院數學教研員和省專家團隊成員的引領和幫助下,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個學年的教學實際,圍繞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效提高全組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行為,創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整體提升的宗旨做了很多實踐研究。其主要工作如下:

一、進一步做好全組教師的新課程培訓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首先我們用時一個月,採用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有計畫有組織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以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教學行為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我們的學習是多途徑的,如:集中學習、交流討論、網路蒐集、查閱資料、專家諮詢等。經過全組教師的學習、研究、討論,對新課程理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統一思想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我們將以下6項基本理念,作為指導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基本思想。(1)共同目標與層次目標並存,適應個性選擇。(2)創設最佳教學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3)精心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串,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4)根植課本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數學套用意識。(5)拓展“雙基”訓練方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6)最佳化教學過程,努力形成適合學生實際和聯考要求的新課程有效教學模式。

三年來,學校多次組織學科組長、學年組長和骨幹教師參加省教育學院組織的聯考總結與備考培訓、參加實驗基地校數學備課組長培訓。全組教師全員參加了教師遠程培訓,青年骨幹教師還參加了遠程同步培訓。同時學校為教師提供了學科網、第二教育網、聯考資源網、北京四中網等很多優質的網路學習資源,不斷搭建專家與名師的舞台。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多渠道的促進、培養和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XX年11月,省教育學院組織的送課下鄉活動,XX年4月首都師大二附中的送課下鄉活動,使全組教師足不出戶的得到了全員培訓,送課老師的課藉助課堂載體,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直面聽課者,使每位聽課教師在身臨其境的教學過程中得到啟發和感悟。

二、依託集體備課等常規教研活動紮實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按照學校要求,我們的集體備課採用的是以組長和骨幹教師為核心,全員參與、取長補短、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集體備課模式。把小組研修和集體研討有機結合起來,使最終課案的生成充分體現集體的智慧和主張。備課周期是每周一次,每個備課小組由3到4名教師組成,負責一周的備課任務。其流程是:“小組初備---集體討論---課案生成”具體做法如下:

(1)小組初備形成“初案”

首先由備課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針對一周的教學內容,分別對教材、課標、學生進行認真的學習、研究和分析,從而做到將課標對本周教學內容的要求細化到每一節課,進而制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合理分配課時,然後對每個課時,針對以下主要方面進行細緻的分析研究,形成“初案”。 ①確定教學目標:備課教師在吃透教材、課標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好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既要設計共同目標,又要設計層次目標,同時還要將這些目標具體化。②備教法備學法: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作為重點倡導的教學方式,力求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及問題分析解決的全過程,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真切的體驗和感悟,並從中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備課教師需要將這些理念具體落實在課前預習、導入、導學、導練,以及怎樣將重點知識調理化、難點知識階梯化、能力培養概念化、思維方式系統化等每一個教學環節中。③備練法,包括課內訓練、小組討論、課外作業、合作探究。所有習題的配備要有以下各種層次組成:“模仿式習題”、“理解式習題”、“探究式習題”從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選擇的去探討去研究。

(2)集體討論形成“預案”

“初案”形成後,在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由主講人按小組備課提綱,將一周的整體教學內容、課時分配、每個課時的具體教學設計、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以及備課中遇到的一些迷茫和困惑等問題,與全組教師一起進行分析、研討,每個教師提出不同的見解,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最終達成共識,形成“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