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工作總結(化學)

XX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現將高考化學備考工作總結如下。高三化學總複習是中學化學學習的重要時期,也是鞏固基礎、最佳化思維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為了使高三的化學總複習對學生的高考有著良好的效果,並且順利度過這一重要的時期,針對高三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高三化學備課組的組員通過組內討論和交流,制定了詳細的化學高考備考計畫,在實施中注重教學過程,及時總結和反思,並根據高三各個不同的時期而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訓練方式。

一.立足研究信息,定位複習方向。

怎樣著手進行化學總複習,複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這是剛剛進入高三的每位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一些信息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複習方向,為完成複習任務奠定基礎。

1.研究歷年的高考化學試題。縱觀每年的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重點研究一下xx省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就能發現它們的一些共同特點,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從而理清複習的思路,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複習計畫。

2.熟悉考試說明。考試說明(即考綱)是高考的依據,是化學複習的“總綱”,不僅要細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從而明確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做到複習的時候有方向性、目的性、思想性和指導性。

二、強化“雙基”,構建有效的知識“網路”。

高考無論怎樣改,“雙基”都是很重要的。加強“雙基”教學則是每年高考複習中的重中之重。高考複習備考時一定要降低重心,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複習,不盲目追求考試 “熱點”。在複習備考的整個過程中,要始終注重學生知識的基礎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實“雙基”放在首位。首先,要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本,並依照考試說明的要求,對每一個知識點逐一落實、深化,不留盲點、誤區,全方位的複習,充實自己的知識環節。同時,要注意每年考試說明中的“變化點”,這些“變化點”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體現。其次,在學生把課本知識弄懂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注意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性,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物和化學實驗等知識分別通過點、線、面有機的構建成知識網路,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和網路化。但要注意知識的歸納不應只局限於某一章節,而要將整箇中學階段的相關知識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還可以通過歸納、總結、類比、聯想等學習方式來增強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綜合性。

三、切實抓好三輪複習,夯實基礎知識,提高綜合套用能力。

依託高三化學備課小組,針對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將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整合,力求知識的聯繫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更符合實際的化學備考工作,從而制定出了詳實的高考備考計畫,並將計畫實施分為三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三輪複習,並針對每輪複習都做了具體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安排。

第一輪複習的首要任務是打好基礎、落實基礎。進入第一輪複習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遺忘程度很大,這一輪花費的時間也是最多的,大約占了總複習時間的60%。

第一輪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夯實基礎,構建系統的化學知識結構。以課本為中心,按照備課組的第一輪複習計畫,進行知識的分塊複習,便於學生對知識的聯繫性和系統性的有效掌握。不僅要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更要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知識的落腳點。回歸教材,突出知識的全面性、聯繫性和靈活性。講解時要做到細緻無漏,知識點的覆蓋面要全。加強知識間的聯繫,把分散、零碎的知識聯繫起來。通過一定的專題訓練,使學生思維變通,並靈活運用。隨時檢查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薄弱之處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並使知識規律化,每講完一個專題,輔之於適當的練習,以達到加強和鞏固知識的目的;針對每次的月考和單元檢測,及時對試卷進行分析、講評,指出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學生的試卷,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幫助其分析存在的問題,並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教師也應該隨時進行自我反思、回顧,並總結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時調整複習計畫和複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