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2011兩會體會

自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召開以來,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他們通過電視、網路、報紙等多種渠道,積極關注著兩會的進展。這代表了他們對黨的信任,他們堅信黨會為他們謀利益、會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美好。在老百姓眼裡,兩會承載著老百姓的期待與厚望,而黨組織也沒讓百姓們失望,他們始終把兩會的熱點放在如何解決民生問題、如何才能富國強兵等。當然,也有關於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讓百姓居者有其屋”、 “分好財富大蛋糕,提高居民收入”、 “穩定物價嚴防通脹”、 “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 “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公平”……便是2011年的兩會的部分主題,這些主題無不體現黨對百姓的關懷,黨以實現全面小康,是今後十年我國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如果占大多數的農民不能富起來,全面小康就難以真正實現。所以黨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採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此次兩會上,也有不少網民發表了建議,諸如城鄉之間的距離還在拉大,大多數農民還比較貧困,離小康社會還有不少差距。他們認為現階段有必要改變“三農”的扶持政策,變“輸血”為“造血”,鼓勵農民通過勞動致富等。這些建議引起了黨的高度重視,相信在兩會結束後,會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的。

在文化領域,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從政協委員馮驥才等人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文化要承擔的責任就是使人們精神幸福,就是讓人們充分享受一種文化,社會文化,所謂文化最終還是享受社會文明,文明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心靈的東西,還要享受非常好的藝術作品,有創新的、高質量的藝術作品。他們還指出,文化不能完全產業化,有些文化是不能產業化的,因為這些文化是精神性的,精神性的東西就沒法產業化。另外他們還指出國家的文化自覺必須轉化成全民的文化自覺,這樣我們國家的文化才有希望,社會的文明才能進步。

在軍事上,3月份兩會的核心議題是“十二五”規劃,其中國家級重點國防項目有望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將是軍工板塊投資的主線。同時黨組織加大了對裝備建設、軍事訓練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經費投入。我們加強的是防禦性的軍事力量,這樣才能維護我國的安全。

在教育方面,政府一直在努力地維護教育公平,使教育趨向普遍化。今年兩會,xx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加快世界一流大學、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簡單的話語,卻包含了沉甸甸的內容與期待。此外,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教社副理事長馬國湘:建議各級政府需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合理確定其在整個教育經費投入中的比例。地方政府要切實執行國務院有關檔案中“教育附加費20%至30%套用於職業教育”的規定,解決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同時要多方籌集資金,以更加優惠的措施,吸引社會團體、公民個人和企業投資舉辦職業教育。朱國萍表示,“要大力發展面向農村青年的職業技能教育。 ”當前加速發展的城市化浪潮中,大量農村青年進入城市。加強對農村和貧困地區就業青年的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一方面可以為城市輸送急需的產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幫助廣大農村青年進城就業、更好地融入城市。

雖然兩會還沒結束,但我們已經深感到兩會舉辦得相當成功。我們堅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一定會走向富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