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學習兩會精神心得體會

關於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這一新制度的提出,更進一步體現了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重視和對教師的尊重,更加有利於培養為教育事業積極奉獻的人才,提升教育師資力量有很大作用,很有必要得到試點實行並得以推廣,必將對今後教育的改革產生莫大的積極意義。在“兩會”中,食品安全、醫療改革和農民工子女上學依然是代表們討論的熱點。代表們認為現階段我國的食品安全機制還不夠健全,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有待提高,國家應該從“以人為本”的宗旨出發,加強對食品的監查和管理,讓人們吃得安全。醫改進行了幾年,但取得的成績不大,藥價高、費用大依然是人們看病難的主要原因,因此一些代表提出國家應該採取切實措施把藥價降下來,同時簡化看病的程式降低費用,提高醫院的服務效率,只有降低醫院的門檻,人們才會去醫院看病,也才敢去,特別是農民和邊遠地方的人。作為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一直是代表們關注的一個焦點。代表們指出在一些地區,農民工子女上學依然受到歧視,同時一些在讀的農民工子女在學習和生活中也遇到有別於其他孩子的困難,這將會對他們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代表們建議政府採取措施保護他們上學的權利,並號召全社會對他們予以足夠的關心和關愛。

從食品安全到農民工子女上學,此外還有飲水安全、住房難等問題無一不涉及日常生活,無一不關乎人們的健康和發展,做到了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意味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意味著“兩會”作為社會講壇的性質正越來越清晰,意味著黨和國家“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不斷地深化。

“兩會”上,xxxx還要求領導幹部增加憂患意識、公僕意識、節儉意識。增強“三個意識”是在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反對腐敗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對於國家反腐、增加幹部的領導能力和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將是一個極有力的促進。此外,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推動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也是“兩會”上代表討論較多的話題。

總之,今年的“兩會”代表們討論的焦點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眾多領域,但更加突出的是民生的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民生問題,這也就體現了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國家對民生的重視。全國人大的立法、監督作用和全國政協的協商、監督作用在不斷地完善和現代化,意味著中國社會的保障工作將不斷改善,意味著中國國家職能將不斷人性化,體現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步和發展。今年“兩會”的召開將為“十二五”計畫注入新的動力,將引導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兩會代表在談到當代的青年時還說到:吃苦不在形式,學問要有“殺手鐧”。代表們指出,現在時代變了,不能要求年輕人像從前的科研工作者那樣吃苦。吃苦的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要心理有數,有自己的創新和特長。只要紮實乾、有本事,在哪裡使出來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