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十八大報告心得體會:民生改善 繪就藍圖

2024年11月8日上午9時,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我們收看了十八大開幕式的現場直播,認真聽取了xx代表第xx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感觸頗深,民生改善,繪就藍圖。

黨的xx大以來,黨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並且取得積極的成效。初步建立了面向全體勞動者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面實施了免費城鄉義務教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一些民生難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近幾年,“民生”成為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重點工作。從總書記關心災民的吃飯、穿衣、喝水、住宿、醫療問題,總理“幫農民工討薪”、“逛市場看肉價”,我們切身感受到了黨中央對人民民眾日常生活的關心和對改善民生問題的密切關注。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出台,人民民眾越來越多地享受到了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農民不交稅了,義務教育免費了,公務員增加工資了,城市低保標準提高了,農民也有基本醫療保障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也已經形成。這樁樁件件,落實在百姓心坎上,溫暖到民眾心窩裡。

十八大報告關於改善民生的闡述,為百姓勾勒出了未來生活新藍圖,為廣大百姓畫出了一幅美好幸福的畫卷。提出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宏偉目標。讓人民民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體面、更有尊嚴。

“學有所教”。主要體現在解決“上學難”的問題。今後,在解決好上學難的同時,關鍵是要解決“上好學”,提升教育質量,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實現因材施教。

“勞有所得”。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據專家分析,要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體,我國目前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太低,不利於消費需求的釋放,應把這個當做大事,2024年應把中等收入群體提升到40%左右。

“病有所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深化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辦醫。

“老有所養”。十八大報告明確,2024年要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和完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充分突顯了中央對做好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視和關心。

“住有所居”。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保障體系。專家認為,深化住房制度綜合配套改革應走“以時間換空間”路線,具體包括以阻止惡性循環為目標,實施行政管制的制度;以彌補制度缺失為目標,率先突破核心制度的改革;以攻克制度失序為目標,依序跟進配套制度的改革;以校正制度扭曲為目標,適時推出關鍵制度的改革;以克服制度模糊為目標,持續完善具體制度的改革;以發揮市場機制基礎作用為目標,逐步廢止臨時性行政管制的制度。

百姓期待,民生進一步改善,使溫暖暢流百姓心裡。我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引導下,民生的改善會越來越好,一定可以建立一個幸福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