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學習體會: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需樹立正確政績觀

政績,意指施政成績。作為領導幹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追求政績無可厚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到2024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就所應當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各級領導幹部的最大政績追求。

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不是喊口號,不是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更不是為了追逐個人金錢和權力。各級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政績觀,帶頭乾,紮實乾,兢兢業業地乾,奮勇爭先地乾,不懈怠、不折騰,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為這個宏偉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以貨真價實的輝煌業績得到民眾的信任和擁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領導幹部的所有工作,都要以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實事好事為出發點,而不是以上級領導注不注意、高不高興為“行動指南”;都要以解決民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實際困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而不是玩數字遊戲,搞形象工程,矇混過關。如果只為了在上級領導面前討好,為自己邀官請賞,只為了在民眾面前留名,為自己著傳立碑,這樣的政績,只會敗壞黨的形象,損害人民的感情,最終也會毀了自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漫漫征程中,各級領導幹部要腳踏實地,多做打基礎、增後勁、利長遠的工作,多做當前可承受,未來可持續的工作。而不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片面追求高指標,上大項目,更不能熱衷於標新立異,貪大求奢,大搞“新官上任三把火”。那種好高騖遠,朝令夕改,追求數字的做法,只為了本屆政績,“吃祖宗飯,賣子孫田”的做法,不是造福,也不是政績,而是給黨和人民的事業添亂,給民眾的心裡添堵。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人民擁不擁護、贊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這是檢驗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標準,也是衡量領導幹部政績的最終標準。(常祖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