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雙百人物”心得體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中,既有上個世紀的英雄模範,又有新世紀湧現出來的傑出人物;既有人們耳熟能詳的,又有相當陌生的;既有已經 離世幾十年的,又有依然風華正茂的。重溫這些“雙百人物”的英名和業績,可以讓我們經歷一次精神的洗禮,受到一次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

我們應該向“雙百”人物學習什麼呢?學習他們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們追求真理、堅持理想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們艱苦奮鬥、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優秀品格;學習他們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連隊主力和民眾轉移。帶著崇高的民族精神與濃厚的愛國情意跳下懸崖,犧牲自己。在臨死前發出了壯烈豪邁的吼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五壯士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了一首炎黃子孫世代吟誦的壯麗詩篇。馬寶玉、 胡德林、宋學義、葛振林和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民眾和部隊撤退,毅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子彈沒有了,他們就拿石頭砸。在敵人的主力部隊 到來時,班長馬寶玉用盡力氣將最後一枚手榴彈投出去,頓時在敵人部隊中央炸開了花。可日偽軍發現了他們已經沒有子彈,蜂擁向山頂衝來,並叫到“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等人為了不讓日偽軍捉活的,寧死不屈,砸碎槍後壯烈跳崖。敵眾我寡,他們從不在乎,僅五人卻幹掉了150多個敵人。他們永遠是祖國的驕傲,民族的自豪。在我們中國歷史上還有許多像五位壯士這樣的英雄,如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 他們都為偉大的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現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雙百”人物中,有34位巾幗女傑是中國女性的代表,其中趙一曼、劉胡蘭、江姐、張海迪,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傑出女性,她們與另外30位巾幗代表用堅強書寫了歷史,用信念照亮了半邊天。60多年過去了,“八女投江”的故事歷歷在目。 那是1938年10月,以冷云為代表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在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彈盡援絕,毅然投入滾滾江水,為國捐軀。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游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第1師的一支百餘人的隊伍被烏斯渾河擋住了去路,隊伍中有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她們是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鬍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冷雲,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冷雲參加東北抗聯第5軍。1938年夏,與 冷雲同在第5軍的丈夫英勇犧牲,她強忍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兩個月的嬰兒,隨第5軍第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西征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 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戰。10月上旬,北方天氣已經非常寒冷,部隊在河畔露營後,燃起了幾堆篝火取暖。 日偽特務葛海祿發現了江邊有篝火閃動,向日本守備隊報告有抗聯戰士在江邊休息。後半夜,日軍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軍與偽軍將抗聯戰士包圍。拂曉時,抗聯戰士們發現了日軍,急忙向外沖。冷雲比較冷靜,命令七名女戰士臥倒,敵人沒有發現她們,向大部隊逼近。在此生死關頭冷雲果斷地組織女戰士殿後,從背後襲擊敵人,吸引日軍火力,掩護大部隊突圍。敵人一下子慌了神,以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們還擊,大部隊乘機突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日軍在得知她們只有八名女兵時,變的更加猖狂邊打邊叫:“乖乖投降吧!皇軍不會虧待婦女!”當大部隊發現還有八名女戰士沒有衝出日軍的包圍後,多次組織抗聯戰士回來營救,因日軍火力強大未能成功。被包圍的八名女戰士投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趁敵人臥倒的機會,毀掉槍枝,挽臂投入滾滾的烏斯渾河,壯烈殉國,寫下了“八女投江”的壯麗 篇章。“八女投江”體現了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敢於與日軍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以“八女投江”為題材拍攝了一部電影《中華兒女》,女英雄們的高尚氣節強烈地感染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民。1986年9月7日,為紀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紀念碑”。全國政協副主席康克清為其親筆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雙百”人物,一串串閃光的名字,雖然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工作不同、事跡不同,但他們卻傳承著中華民族特有的優秀品質,心懷共同的堅定理想信念;“雙百”人物,一道道人生軌跡中所閃現的璀璨光華,匯聚了理想和信仰的愛國主義光輝。從“雙百”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疊合。以“雙百”人物為代表的中國脊樑,他們的人生故事,折射出中國現代史和當代史的脈絡。 “雙百”人物連線著過去、現在和未來,讓人們透過歷史的煙雲認識到:新中國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發展壯大的;中國為什麼選擇了今天這樣的道路,我們應該繼續朝著哪個方向前進 

我們應該記住他們。不同年代出 生的人,記住的英雄模範人物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可能對其中的部分人相當熟悉,對另一部分人則不甚了解;有的人可能只知道這些人的名字,卻不了解這些人的生 平;有的人覺得這些人可親可敬,有的人會覺得這些人離自己太遠、離現實生活太遠。因此,我們有必要補上這一課:走近英模,走進他們的故事——不管他們離我們有多遠、去世有多久。我們應讓所有的人都了解他們、記住他們,記住他們的英名,記住他們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