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吳大觀同志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魂牽夢繫中國“心”

魂牽夢繫中國“心”------西航集團公司董事長蔡毅追憶吳大觀

最後一次見到吳老,是在XX年年的4月份,西航為慶祝建廠50華誕,在北京特別舉行了西航在京人員聯誼會,吳老作為“老西航”應邀出席。那天老人家情緒和精神狀態非常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對西航的一片深情。會前,他親自撰寫了1000多字的對西航50華誕的賀信並堅持在會上宣讀。他在賀信中寫到,“怎樣縮短發動機行業與西方的差距、怎樣實現發動機跨越式發展、怎樣躋身於世界航空強國之林,我們身上的責任光榮而艱巨,我相信西航集團公司的同志們,繼承光榮傳統,一定會為航空工業振興做出更大貢獻!”字裡行間充溢著對發動機事業的深刻思考和無限摯愛,充溢著對航空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殷切期望!其情其景,感染了在場的每個人,至今仍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沒想到,吳老的切切期望競成遺願!

吳老生前多次提出,想回到曾經工作過的西航看看,看看親愛的戰友,看看熟悉的廠房,看看台架上的發動機……但終因年齡和身體原因使這個願望成為未竟之憾。回想吳老在西航的日日夜夜,無疑又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靈魂的震撼!

1978年至1982年,吳老擔任西航集團公司(430廠)副廠長兼設計所所長,全面領導了某引進發動機的試製工作。他當時所做的大量而艱苦細緻的工作,不但為該機最終試製成功作出了卓越貢獻,而且為西航集團公司乃至航空發動機事業自主創新留下了大筆精神和物質財富。

——視科技信息為科技人員的糧食。

吳老常說:“只有完整準確的科技檔案,才有可能研製出高性能的發動機來。”他十分重視科技信息工作,他要求科技情報部門建立與外界互相交流的信息網。在他倡導下,工廠對科技信息部門的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吳老始終認為發動機研製難度很大,科技檔案、科技信息和科技圖書資料三方面是科研工作的基礎,也是設計人員掌握技術、更新發展技術的糧食倉庫,也是有系統、有秩序地研製發動機不斷創新發展的基礎。他除了抓設計總體外,就狠抓這三個方面的工作。他強調科技檔案、科技信息、科技檔案必須用科學方法管理,這是研製單位技術儲備和資料庫的基礎。這些觀點至今仍具有寶貴的現實意義。

——在引進吸收中鍛鍊隊伍、做研製的主人。

自主創新是吳老一生的追求。他特別注意利用某型引進發動機技術資料培養發動機研製技術隊伍,為他們制定了詳細的科研工作計畫和技術學習計畫,為自主研製儲備人才。他說,引進發動機,關鍵技術是學不到的,最終要靠自己。他注重全面提高設計人員的技術水平,規定設計人員每年要寫出國外發動機發展動態的報告、繪製發動機部件發展情況的圖冊;他還組織年輕同志出國學習培訓,促進他們掌握新技術。這些措施為西航乃至行業培養了一大批技術精湛、作風嚴謹的發動機技術人才。

——引進產品的同時,要吃透技術,為我所用。

在某機試製的四年多時間裡,吳老系統研究了大批的技術資料,掌握了世界先進的發動機研製技術,同時使他在發動機的部件試驗、150小時持久試車、高空模擬試驗、低循環試驗等試驗技術方面深化了理解和認識。在他的主持下,寫出了多份高學術價值的技術報告,其中包括了“進氣道畸變”、“露天試車台”、“振盪燃燒”等國內尚未解決的問題。在他的帶領下,某機順利完成了高空考核工作,在較短時間內使我國的高空模擬試驗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並收集了一批技術資料,為我國今後自建高空台提供了技術儲備。他及時組織考核結果及有關資料的編寫,出版了11冊相當有價值的技術資料彙編。

——人生是給予,不是索取。

“life is give,not take.”這是影片《悲慘世界》里的一句台詞,也是吳老堅持了一生的座右銘。吳老到西航工作時已63歲高齡,患有冠心病,左眼失明。他每天六點多就到辦公室,晚上十一點還在辦公室學習技術資料。有一次由於勞累,吳老暈倒在車間被送到醫院,可是醒來後,深感責任重大的他又回到試車崗位上。吳老始終保持著艱苦樸素的本色,他組織觀念強,每月除按規定應交的黨費外,還另交一百元支援國家建設,同時多次向希望工程、災區、困難戶和母校捐款,體現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吳老走了,在一路風塵中留下了一路精彩,那感人的故事,可歌可泣,那高風亮節,可誦可詠。他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是航空人的驕傲,是西航人永遠學習的榜樣。他的愛國主義情懷,他那高尚的品格、嚴謹的作風、忘我的精神將長留人間。

吳老的一生彰顯了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炙熱的愛國情懷。

經歷了九十多年坎坷人生的吳老,愛國情懷始終如一。在抗戰的紛飛年月、在建國初期的激情歲月、在文革的動盪日子、在出國考察學習的日日夜夜……吳老的人生軌跡,始終與祖國命運血脈相連,始終張揚著中國優秀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民族精神。他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吳老的一生彰顯了中國航空人自主創新、強軍富民的報國之志。

吳老的一生始終在為自主研製大聲疾呼並身體力行。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設計室、第一台噴氣發動機、第一台渦扇發動機、第一個試驗基地、第一個高空台……都凝聚著吳老的心血和汗水。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這種觀念,從未因環境或形勢變化而有絲毫改變,尤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