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學習執勤戰鬥條令心得體會

(一)是執勤戰鬥的法規

新《條令》第一條規定,為規範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鬥行動,保障執勤戰鬥任務的完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條令》。我們可以說《消防法》是規範全社會人消防行為的大“法”,《條令》就是規範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鬥工作的小“法”,也就是說公安消防部隊依據《條令》完成執勤戰鬥任務就是依法執勤,文明執勤。反之就屬於違法。通俗的講只要按《執勤戰鬥條令》做的,在執勤戰鬥工作就是合法的、文明的。

(二)優勝劣汰、與時俱進

隨著《消防法》的頒布實施,執勤戰鬥工作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另外,隨著執勤工作的一些新規定、新要求的執行,應予以法律化確認。比如,“五個第一”,全勤指揮部應運而生等,都應隨之更改。不然,則屬於名不正、言不順。從某種角度說權大於法,從這個層面還可以理解為法大於人,法大於權。

(三)維護執勤戰鬥者的利益

對於完成火災撲救,應急救援以及重大活動現場消防勤務成功與否的評判,《條令》就是法中依據。如果我們在執行火災撲救,應急救援以及重大活動現場消防勤務保衛過程中,一切戰鬥行動均符合《條令》中各項規定要求,那么我們就是依法執行了戰鬥行動,就是有依據的,就是成功的,合法的。即使對我們的滅火過程有異議,我們依法行使,他們也是沒理的,上訪告狀者也是勝不了的,現實中就是一旦發生人員傷亡或者損失較大的火災,告狀上訪者很多,這一方面說是全民法律意義的提高,知道維護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對我們消防執勤戰鬥工作也包括防火都是考驗。(館陶火災)。另外,《條令》對不撤退威脅指戰員安全的時候,如當火場出現爆炸、轟燃、倒塌、沸溢、噴濺等險情徵兆,而又無法及時控制或消除,直接威脅參戰人員的生命安全時,現場指揮員應當果斷迅速組織參戰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並立即清點人數,伺機再組織實施滅火救援行動。這樣以來,對撤離予以法律確定,那么,我們在火災或應急救援現場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就理所當然地果斷撤離了,而不需要考慮撤離算不算臨陣不前或臨陣退縮了。當然這裡也是有個度的,需要有豐富經驗的指揮人員現場指揮,不然很難把握的。

(四)進一步規範部隊的執勤戰鬥行動,不斷提高消防部隊的滅火和應急救援能力

我們大家可以想想,在滅火應急救援中的經歷?有何體會?一般的講,火場混亂是普遍存在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前後方定位不準;二是消防水源占據和使用不合理;三是火場通訊不暢;四是火勢突變等造成火場的混亂。出現這種情況正常嗎?不正常,但也屬於消防部隊的通病了。難道說之前我們沒有《執勤戰鬥條令》嗎?回答是肯定的,有。只所以出現以上問題,是因為在落實《條令》上還有差距,為此,新《條令》的學習和貫徹執行對我們全體消防官兵是一件大事,關係到消防部隊滅火和應急救援的能力問題。務必加以認真學習《執勤戰鬥條令》的每一個章節,每一句話,真正理解含義,吃透精神;真正用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為我們更好的參加滅火救援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保障。

二、新《條令》修改部分對比

(一)指導思想的確定

新《條令》第四條規定:公安消防部隊執行滅火與應急救援任務,應當堅持“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而老《條令》規定:公安消防部隊在作戰行動中,要貫徹“救人第一和準確、迅速、集中兵力大殲滅戰”的指導思想。從相比看,新舊《條令》都是堅持“救人第一”這一點是一致的;從涵蓋面上講:新《條令》指滅火與應急救援兩個方面,而《老條》令主要指滅火戰鬥;從字面上看“科學施救”包含的面更寬,只要施救行動是科學的,那么施救行動一定也是成功的,而老《條令》中的準確、迅速、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又不太適合於應急救援這個以救人為主的戰鬥行動。這個指導思想重在救人第一和科學行動,也符合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和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政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