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學學習心得體會

現代廣告的發展形成了世界十大廣告市場,依次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巴西、西班牙、加拿大和韓國。而中國依然是排不上號的,不過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的廣告事業突飛猛進,一些大型的外國廣告公司也陸續進入中國市場,使得中國廣告行業風生水起,走向正軌。進入新時代,我們已經在努力的向西方國家學習,不斷創新,成果也日漸明顯,不過我們與外國廣告還是有些差距的,下面就從以下四個方面舉例闡述。

第一、廣告的本質不是經濟性的,而是一種廣泛的信息傳達。中國廣告起步晚、起點低,最初的廣告創意也就是想推銷產品或服務,而沒有想過更多的表達企業今後可以給消費者帶來的長遠利益。有人說: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一流的企業做文化。好的企業是在乎他本身給大眾印象,而不僅僅在乎經濟效果的。正是因此,中國的廣告很多做的都很局限,例如我小時候看電視天氣預報前總有這樣一段廣告說:“但願人長久,相伴得利斯”我到是很快記住了這個牌子,但是,後來我背詩卻總是搞混,因此,現在這種廣告已經被取締了。雖然給人以熟悉感,但卻嚴重影響了人們對古詩詞的理解,特別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我想國外廣告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第二、中外文化背景不同,使得差異存在。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東方大國,各領域都沉澱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告業亦是如此,由於各國歷史條件、經濟發展速度不同,再加上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環境、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歷史文化背景,我國與外國廣告整體風格、廣告創意、廣告語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例如風格差異,中國人素來有著含蓄、沉穩的傳統美德,在塑造廣告的時候總會不經意地走上中規中矩的傳統路線,顯得有些拘謹、放不開,給人留下凝重的整體印象。國外的廣告則往往幽默、風趣,帶給人輕鬆隨和的感覺,這大概也由西方人開朗活潑、熱情奔放的性格所決定的。 大多數中國廣告,總習慣於牢牢扣住商品的某一特點,然後將這一特點用非常實在、非常直接的方式展現出來,很難超越商品本身,也很難給客群帶來接受的輕鬆與愉悅。例如做茶飲品的廣告就會舉者產品說:某某茶,經過多少環節的精心製作,芳香天然、口感純正;做藥品廣告,就一定要通過推薦者把某種藥品的功能、療效一一說出來;做洗髮水就必須依託於烏黑亮麗的長髮,做化妝品廣告便少不了漂亮迷人的臉蛋。而國外的優秀廣告作品一般能跳出商品做廣告,不拘泥於商品,但又能在準確把握商品的某一個性特徵的基礎上非常生動、形象地展示商品魅力,能夠在不經意之間征服消費者。詼諧幽默、輕鬆愉悅,是構成西方廣告的主調。能讓觀眾體會到一些廣告外的東西,甚至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留下長久而深刻的印象。其實,廣告可以不拘泥於形式,只要切合目標消費群體的心理,能夠給觀眾帶來感觸、感動就是成功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公眾心理是不同的,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意,同時要注意廣告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使廣告新穎獨特、幽默風趣,還要注重在廣告創意中注入情感因素,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使廣告所產生的意義得到升華。在廣告語言上我們也比較含蓄,而國外則很直接、熱情奔放。沙宣是寶潔公司洗髮水品牌中的後起之秀,他們請來國際著名美發專家維達•沙宣做自己的品牌形象大使,並用維達•沙宣本人的名字作為品牌,從而樹立起專業洗髮、護髮的形象,而“我的光彩來自你的風采”則有畫龍點睛之感。模特在不同場合都不會擔心頭髮問題,而國產牌子好迪,也就一句話“好迪真好” 未免有些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