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困生心得體會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深入,我校開展的學困生轉化課題也緊張有序的進行著。學困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如:課堂教學越來越活躍新穎了,但兩極分化卻越來越明顯,班級“學困生”的數量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下面就是我在轉化“學困生”時的幾點體會。

一、落實到位是轉化“學困生”的基礎。

1. 備課到位。

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備學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的教案,而不是一味的抄教案,要給“學困生”創造成功的機會,使其找回自信,激發其內在動力,開發其潛在的能力,問題的設計要具有針對性、難度要適宜。。

2.訓練到位。

在課堂中,對於那些擅于思考的學生,所提問題要具有邏輯性和啟發性,而對於那些缺乏勇氣的學生,所提問題可以簡單一些。對於“學困生”在回答問題時答非所問或模稜兩可時,教師要根據反饋意見,調整提問角度,使學生排除思維障礙,理清思路,發揮才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3.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希望從老師那裡得到真誠的愛,“學困生”更是如此。

課堂上教師親切的話語,面帶笑容的提問,傾聽學生的回答,幽默的談吐,都能溝通師生的心靈,增加師生的了解;課堂上教師及時的表揚“學困生”是激發其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方式,那些平時不善於發言的,不敢發言的“學困生”,他們偶爾的舉手,偶爾的發言,若被老師肯定了,往往能使他們更加信賴老師,更加喜歡老師,從而喜歡數學學習。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要吝嗇一個點頭、一次微笑、一句表揚鼓勵的話語,要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讓“學困生”能漸漸地擺脫陰影,產生進步的內在動力。

二、做好“長短”文章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

1.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如有的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不夠,但作業能及時完成,且樂於助人;有的雖成績不理想,且自暴自棄,但內心也有爭上游、爭榮譽的欲望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學習上的佼佼者等。這就需要我們全面了解,善於觀察,從“短”處中發現“長”處,從而使其在同學中做到揚長避短,促進“學困生”的轉化。例如我在教學“統計的知識”時,就引導學生根據他們平時的表現進行分類:愛勞動、愛學習、助人為樂、關心集體等,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好的一面,促使“學困生”向好的方向轉化。

2.要善於彌補短處。

我們在認清學生的長短處之後,要尋求補“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對經常違反紀律的學生——了解問題根源,開展個別談心,經常找他們聊天,進行耐心的說理和引導,使他們能正確認識自我;對於“學困生”——降低要求,循序漸進。

3.要善於創設取長補短的環境。

班級是由學生組成的群體,我們要發揮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感染作用。在班級體中,常常會出現這種現象,先進的學生躊躇滿志,看不起學困生;而學困生則因自卑感作祟,不願同先進的同學接觸。面對這種情況,我就注意架起溝通的橋樑,連起友誼的紐帶,針對雙方的心理特點,抓住契機消除隔閡。同時,引導先進的學生主動去幫助學困生,讓學困生向先進的同學學習,在班級中形成一種相互尊重,互幫互助,和諧一致,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