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學習心得體會

在這短暫的一個學期教材教法達標活動期間,我認真聆聽了王敏勤教授“高效教學模式”的講座和市教研室胡明老師的講座,以及參與了學習課標、分析教材活動,在校內進行交流等活動。這次學習給了我許多的啟迪,讓我對自已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新教育課程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現在我談談在此次教材教法達標活動中的一些體會:

一、新時期的教育需要的是一支自身素質高,技能水平過硬的教師隊伍。

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關鍵因素在於人才,當前國內、外教育發展形勢使得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作為一支培養人才的教師隊伍,必須具備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本領。所以我們必須參加這次教材教法達標活動,達到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技能水平,提高教育教學創新能力,提高教育事業發展水平。

2、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知識素養,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王敏勤教授廣博的知識,精深的研究,獨到的見解,最新的科技信息,打開了教師們封閉的天地,使大家耳目一新,精神振作。有的教師聽了教授的講座後說:“不聽不知道,一聽才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學的東西太少了。”

二,對人教版的國小數學教材有了更詳細和深刻的理解。

通過市教研室胡明老師對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教材的編排特點和用途有了全面的認識。新教材無論從內容的選擇還是呈現方式上,都很好地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圖文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同時,在對新教材教法方面,我的認識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師講授數學知識,學生接受數學知識,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重複演練枯燥的數字之間的相互轉換,學生苦不堪言,索然無味。新的課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等活動中進行“數學建模”,從而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與形成過程,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情商”與“智商”和諧統一,相互作用過程中,實現“課程是知識”向“課程是體驗”的轉變。

三,對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常規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我校開展的教研專題“如何有效教學?”這一個問題。經過準備、實施兩個階段後,本學期進行了總結,大家達到了共識:一節課要達到有效,首先要在有效備課上下功夫。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一環,但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蒐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鑽研教材,因為教材是根本,是依據,文本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它是課程標準下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是課程教學資源的主體。其次,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在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上要充分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以小組合作、交流討論、觀點磋商的形式,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反饋認識,教師根據學生的認識調整教學過程、方法,以實現重、難點的成功突破。總之,有效課堂是教師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於學生學習活動的方法、途徑,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學習,達到教與學和諧統一,實現或超越預設的教學目標,並收到切實成效的課堂。簡言之,有效課堂就是“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