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建設學習心得體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xxx”時期,農業部計畫要在全國80%以上的縣級區域建立起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力爭整體運行功能接近同期已開發國家的中等水平。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和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強化面向農村的廣播電視電信等信息服務。而今年農業部即將啟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行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強行動、優勢農產品產業帶促進行動、農業科技提升行動、畜牧水產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行動、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和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行動,也都離不開農業信息化的支持。由此可見,儘快建立功能齊全、體系完備、高效共享、反饋靈敏的農業信息體系,以推進面向農民的信息服務為中心,強化資源共享,健全套用系統,延伸服務網路,實現服務創新,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  這些年來,我國農業信息化工作緊緊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實現糧食穩定增產、農業不斷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努力提升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在農業信息工作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和成效。一是農業信息工作體系初步形成,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據統計,截至2005年底,全國97%的地(市)和80%以上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信息管理和服務機構,發展農村信息員22萬人;31個省區市級農業部門、80%左右的地級和40%的縣級農業部門都建立了區域網路。二是農業信息資源總量不斷豐富,信息採集體系基本形成。經過多年努力,有關主管部門在全國布設了8000多個信息採集點,在農業各行業和農業服務領域建立了近40條比較穩定的信息採集渠道,基本實現了信息資源的網路化處理。相繼建立了生產、市場、進出口等50多個資料庫,信息資源涵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基本方面,能夠客觀反映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為信息服務提供了資源保障。三是推進涉農信息資源共享,整合農村信息資源。

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具備了一定基礎,但與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相比,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實際需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服務體系不健全、缺少相應規劃、缺乏投資主體;信息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開發、發布渠道不暢、資源開發程度較低、信息內容與現實需求脫節、針對性不強;農業科技人員缺乏;農民難以承擔農業信息化較高的運行費用和維護成本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要求我們必須使包括農業信息化建設在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個大的改善。到2010年,我們要建立起科學、完備、高效、權威的農業信息體系。一是要加快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統一的軟硬體平台,通過對農業信息的標準化處理,實現信息共享和交換;二是要整合農業、農村市場的信息資源,建立農業信息資源中心,建設農產品市場信息大型資料庫,加快農村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三是要促進農村信息雙向流動渠道的暢通,使信息的雙向交流不應僅局限在網際網路上,要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黑板報、小冊子等多種方式,因地制宜,靈活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