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驗式學習培訓的心得體會

XX年8月21日——23日,非常榮幸參與了廣中學校全體教職工在崇明舉辦的體驗式學習培訓(怎么說呢,很特別,這次培訓我們不是真正的參與體驗者,而是觀摩學習,做觀察員),經過三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我感受到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對體驗式課程的設計、對教學引導的設問、對培訓師的個人特質等有了新的思考,真的受益匪淺,把一些收穫和感受記錄下來,願自己好好吸收並成長。

一、關於教學目標

說到教學目標,我會聯想到我們教學中所說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網上查到了這樣的解讀“所謂知識就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認識和經驗的總和,它主要是指學生要學習的學科知識,包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對完成某種任務所必需的活動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所謂過程,就是指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式;方法是指師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在共同活動中所採用的行為或操作體系,這裡主要是學生的學習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親歷體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人對親身經歷過事實的體驗性認識及其由此產生的態度行為習慣。”看到上面一段文字詮釋雖然有點枯燥,但我們並不陌生,生搬硬套地去設計我們的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學每天要做的事。

體驗式課程目標的設計關照三個領域“團體、次團體、個人”,每個領域都會和其他領域互動,團體會影響個人和次團體,同理,個人和次團體也會影響團體。因此,目標的設計要找到那個交集,擴大交集是最重要的。

通過上述的簡單比較,我們不難看出,體驗式課程目標設計關注 “學習者”,而三維目標關注點是那三個目標的維度,其他的我說不清楚。體驗式課程目標設計必須備學生,而三維目標的設計即使不備學生好像也能設計(文章轉貼自實用工作文檔欄目) 出來。如果把體驗式課程目標的設計要求和三維目標設計要求整合起來,我相信可能會更好。在未來,我們可以依據體驗式學習中grabbss原則去進行教學設計與備課,這也是我今後在教學備課中積極去改善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關於課程設計

這一次廣中學校的體驗式培訓,是由炳煌老師帶領的。三天的課程設計很密集。每天中午吃完午飯沒有一點休息時間,直接上課。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很想知道他具體的課程設計方案,但也不好意思說要有關的文本資料。炳煌老師在第一天上午給我們8個種子老師簡單分了組,安排了觀察角色。隨著第一天的課程帶領,有點課休時間他也儘可能和我們簡單交流幾句,慢慢地,我們也意識到,根本不用去找他要那個課程設計方案,因為,所有的東西在他大腦里,它三天課程設計的方案就是結構,框架,沒有具體的教學設計。他在教學中會不斷根據團隊的狀態、學員的反應來不斷調整原先的計畫。說到這點,我真的很傾佩,這要有多強大的教學能力啊。反過來聯想自己的體驗教育設計簡直就是慘不忍睹,太僵化了。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如果說他的課程設計猶如裝得滿滿的一籃各種各樣的水果,大家需要什麼他就拿什麼,就這么簡單。而我的教學設計猶如裝得滿滿的一籃同一種水果,我和學員都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