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學習型家庭心得體會

學校減負,素質教育成為社會認同、並共同推進著的我國教育潮流。減去了課業負擔後,孩子們做些什麼?第二課堂能為孩子提供一些什麼?我們的家庭又怎樣滿足孩子們求知的心?從大教育的觀點出發,家庭與學校合力正是達成“社會即學校”現象最好的方法。我們在構建小孩子的第二課堂過程中嘗試邀請“學習型家庭”共建小隊,“網路化”地為各個小朋友的實踐活動提供保證。 

所謂的“網路化”建設,我們把每一個學習型家庭作為一個“單細胞”,把單個的家庭借小隊活動為載體擴展成為二個、三個甚至更多的家庭組合而成的大型的“學習型家庭”。充分利用各個家庭的教育優勢互相傳輸、互相影響,使之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最佳化、組合,讓孩子們在一個比較全面的大家庭中感受活動教育、體驗自我,茁壯成長。

一.網路化活動有利於學習型家庭的建設

當今的社會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社會信息渠道通暢、信息傳遞量非常大,可能我們的小孩子在一年內所攝取到的信息量相當於祖輩一生的獲取。所以,家長單純地依靠自己來的家庭指導教育是遠遠無法滿足當今少年兒童的求知慾望的,他們所需要的是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寓教於樂的親子活動。他們希望離開學校以後開展的活動里有家長的身影,有家長的幫助。而一些家長由於時間和能力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需求。網路化學習型家庭的形成就切實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1.改變“四大一小”的家庭活動模式。

親子溝通、其樂融融其實是每一個家長的願望。隨著城市居民住房條件的改善以及獨生子女家庭的日漸增多,小太陽們總是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許多孩子在放學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後開展小隊活動的可能性幾乎是“零”。不可以!有危險!,以至於許多孩子養成了孤僻、內向、軟弱等不良的性格特徵。網路化的創建等於在不同的時段充分調動起家長的“工作之餘”,“家庭”的範圍大了、敞開了,孩子既擁有的走出家庭交友的活動權利,家長們原來的種種不放心也不復存在。

網路化的學習型家庭以幫助孩子們了解社會、走進社會開展豐富有意義的小隊實踐活動為根本目的,一般有學生、家長自發組織在一起。所以,家長在這個小集體中還是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許多活動的資源由家長提供。如,我為自己家的小朋友和朋友的小孩子共建的“章魚”網路,就根據家長的工作環境設計了一個系列的“跑深圳”活動:參觀深圳城市建設規劃館——慰問捷運施工現場的叔叔們——到模型館製作一組“我眼中的深圳”原木模型。孩子們由在規劃館中面對巨型模型的驚嘆到看到捷運建設者們後的感慨到自己動手製作模型時的憧憬,很全面地從不同的活動角度體會了“我愛深圳,我要為深圳做貢獻”的思想感情。是一次非常好的活的“鄉土地理課”。家長們在活動過程中非常盡心地以己所能為孩子們充當路線設計師、司機、講解員、導遊。家長們表示,平時在親職教育中努力使孩子們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是收效甚微。可是在組織了這些活動以後,孩子們通過切身的感受從內心真正懂得了深圳在發展,我們在和城市一起進步,自己身上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擔子很重的道理,更深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