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呼喚》——焦裕祿精神啟示錄

5月14日,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離開我們整整50年了。

河南蘭考縣的焦裕祿墓園,匯聚了潮水般前來祭奠的人們。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了一年零四個月即病逝在崗位上。然而,這一年零四個月卻成為穿越時空的永恆。

“把淚焦桐成雨”

——有一種緬懷感天動地

這是蘭考最高大的一棵泡桐樹。

50多年前,焦裕祿親手種下的這株小麻稈,如今已是華蓋如雲,人們稱之為“焦桐”。

焦桐旁,矗立著新落成的焦裕祿幹部學院。從各地來這裡培訓的學員一出門就可以看見這棵參天大樹。

睹樹思人,焦裕祿留下的最寶貴遺產是什麼?

與人民民眾的血肉之情,是焦裕祿精神50年穿越時空,鐫刻在這片土地上最深厚的印記。

當年在蘭考縣委當幹事的劉俊生忘不了51年前那個冬天,焦書記頂著狂風大雪,走出縣委大門。他說:“大雪封門,我們黨員幹部不能坐在屋裡烤火。我們應該到民眾中去,解決民眾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在許樓村,他走進一個低矮的柴門,這裡住的是一對無兒無女的老人。握住雙目失明的老大娘的手,焦裕祿問寒問飢。一旁的老大爺問:“你是誰?”焦裕祿回答:“我是您的兒子。”老人哆嗦著手不停地撫摸著焦書記,熱淚縱橫。

“我是您的兒子”——半個世紀過去了,這一深情的表達,今天聽起來,仍直抵人心,發人深省。

大別山區種糧大戶柳學友感慨地說:“現在不少幹部與焦裕祿相比,差距太大。很多地方一年見不到一次縣委書記。偶爾有領導下鄉,也是前呼後擁,浮在表面,站在地頭,走走過場。還有的幹部連有些莊稼都認不清。”

焦裕祿就是一根標桿,他讓民眾懷念,也讓民眾量出了今天干部的長短。

79歲的蘭考葡萄架村原村支書孫世忠從“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書記,說到今天一些“心裡只有自己”的幹部,得出一個理兒:“民眾觀念丟掉了,民眾路線走偏了,民眾就會把你拋棄。”

對於焦裕祿之後的第十四任縣委書記、來蘭考工作已經一年半的王新軍來說,焦裕祿當年對民眾說出的那句“我是您的兒子”,已成為心中時時震響的座右銘。他在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對照檢查材料上,多次使用“愧疚”“慚愧”“愧對”“對不起”等辭彙。他說:“在焦書記工作過的土地上,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今年初春,王新軍利用清明三天假期,走進蘭考的一些偏僻鄉村。村民們看到縣委書記的驚奇,讓他臉紅,更讓他受到鞭策。“差距太大,只有奮力追趕!”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穿越50年歷史煙雲,“把淚焦桐成雨”,凝結著人民對焦裕祿的深切思念與精神呼喚;公僕情懷,這是焦裕祿留給黨員幹部的最寶貴精神遺產。

“父老生死系”

——有一種力量堅如磐石

離黃河岸邊幾里地的張莊村,曾被叫做“下馬台”。過去,這裡通著官道。因風沙大,路過的文官須下轎,武官須下馬,因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