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刑人員學習心得體會

社區矯正的對象,是符合社區矯正條件,被置於社區範圍內進行教育、矯正的罪犯。在《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確了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和裁定假釋的罪犯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將暫予監外執行罪犯納入社區矯正適用範圍。實施辦法中對於剝奪政治權利的在社會服刑罪犯執行方式作出了特別規定,由司法機關配合公安機關,監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並及時掌握有關信息。而對於未成年人實施社區矯正《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應當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並作出詳細規定,進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三、社區矯正的相關程式

1、法律文書的交接。人民法院在社區矯正對象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生效後的7日內,將社區矯正對象的各類法律文書及有關材料寄送至矯正對象居住地司法所,並要求矯正對象在法律文書生效後7日內到居住地司法所報到。

2、社區矯正對象的接收。社區矯正對象要在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生效後7日內,到居住地司法所報到,辦理登記手續,簽訂社區矯正保證書,接受社區矯正。

3、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與管理。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管理,確保刑罰順利實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對社區矯正人員的教育矯正。

4、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矯正。為每個矯正對象建立矯正小組,針對矯正對象犯罪原因、現實表現、心理特徵和矯正期限,制定矯正方案。通過定期談話教育、心理諮詢、參加公益勞動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矯正對象的教育矯正。社區矯正對象要定期向居所地司法所匯報思想及工作生活情況。

5、社區矯正對象的幫助服務。對生活確有困難的社區矯正對象,協助矯正對象解決個人就業、家庭、社交的問題,對矯正對象進行心理疏導,提高矯正對象適應社會的能力,避免其重新犯罪,為矯正對象正常回歸社會創造良好條件。

6、社區矯正的考核與獎罰。社區矯正對象不服從管理,嚴重違反有關規定,或違背社會公德造成惡劣影響的,及時予以警告、治安處罰或提出收監執行、撤銷假釋、撤銷緩刑的建議。

7、社區矯正的解除。司法所對矯正期限已滿,且矯正期間未重新犯罪,遵守監督、考察規定的矯正對象,應當及時出具書面鑑定材料,報區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審批、備案,並予以宣告。社區矯正對象因重新犯罪或者嚴重違反有關規定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或被收監執行的,自羈押或收監之日起,自動解除社區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