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五大環節幫你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高習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作業、筆記五大環節,少了哪一步都會影響的效果,生應當儘早養成良好的習慣,按部就班地跟著課程進度,穩紮穩打才能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抓好預習環節

預習,即課前的自學。指在教師講課之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初步理解內容,是上課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過程。有些由於沒有預習習慣,對老師一堂課要講的內容一無所知,坐等教師講課。

老師講什麼就聽什麼,老師叫乾什麼就乾什麼,顯得呆板被動,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學生雖能預習,但看起書來似走馬觀花,不動腦、不分析。這種預習一點也達不到效果。

1. 預習的好處

(1)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拌腳石”。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有利於聽課時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對聽課內容選擇性強。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加強理解和消化;哪裡應該重點記筆記,做到心中有數。

(3)預習有利於弄清重點、難點所在,便於帶著問題聽課與質疑。注意力集中到難點上。這樣,疑惑易解,聽起來輕鬆、有味,思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4)預習可以提高記筆記水平。由於課前預習過,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著重點記書上沒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師反覆提醒的關鍵問題。從而可以把更多的用在思考理解問題上。

>>>>新學期學習切忌課前盲目預習

2.預習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鑽深,只需順手用筆作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對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估計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滅“攔路虎。”

(2)若以前沒有預習的習慣,現在想改變,先預習後上課,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鋪開,每門功課都搞提前預習。這樣做會感到時間不夠用。顯得非常緊張,不能達到預習效果。因此,剛開始預習時,要先選一兩門自己學起來感到吃力的學科進行預習試點,等到嘗到甜頭,取得經驗後,並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再逐漸增加學科,直到全面鋪開。

(3)預習應在當天作業做完之後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鑽得深一點;反之,就少預習幾門,鑽得淺一點。切不可以每天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打亂了正常的學習秩序。

(4)學習差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聽不懂,課後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補缺和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擠不出一點時間去預習。其實,這種學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預習上。學習由預習、上課、整理複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缺了預習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環節的順利運轉。這些學生必須作好在短期內要多吃點苦的思想準備。在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後,要安排一點時間預習。這樣做雖然費了時間,但上課能聽得懂,減少了因上課聽不懂而浪費的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花在課後整理、消化、作業上的時間。時間一長,運轉正常了,學習的被動局面也就會改變,就再也不需加班加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