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英語不要陷入怪圈

i.上學時不抓緊學

ii.上課時不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

iii.不重視課本

iv.學習中的冷熱病 

v.頻繁改變學習方法和途徑

學習英語時要注意不要陷入怪圈,例如:

(1)上學時不抓緊學,畢業後才抓緊。這個怪圈一圈轉過來就是十幾年時間。學生時代是學習的黃金季節,錯過去是很可惜的。雖說只要想學,什麼時候學也不晚,但是畢竟學生時代是學習的最好時期,錯過去是很可惜的。

(2)上課時不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課後請家教,假日進英語補習班。

學習英語最好的途徑是上學,聽老師講課。老師是過來人,對於所教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能有針對性進行講解,尤其是難點更是講得清楚,重點突出,遠不是臨時請來的家教所能比擬的。上學是接受新知識最快的一種方式。當然在上學的過程中要逐步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畢竟不可能永遠上學,何況有些東西是無法都在學校里學會的。如何在工作中通過自學求知就成了一個主要的途徑。但是只要有可能上學,就應該抓緊,充分利用有老師指導的好機會,儘可能學得更多些和更好些。而不要陷入上學時不好好學,離開學校以後再去用自學的方式去補課。可以說“上學求知是事半功倍”,而不得法的自學則是“事倍功半”。

(3)不重視課本,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外讀物上。學習英語最好的教材是教科書,中學英語教科書,大學英語教科書。教科書是英語專家們編寫的,雖然不能說十全十美,但是一般說來,都比以偏概全的某些讀物好。例如老的國中英語課本中有一課名為click的課文,講述一個小孩子天天坐火車上班,習慣於火車車輪通過鐵軌接縫處時發出的click聲音,一日早晨他聽出聲音異常,大聲喊叫"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rail",正在打盹的其他旅客被他的喊叫聲驚醒,很不滿意地說道“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at boy”,通過這樣巧妙的課文內容,教會學生使用句型“something is wrong with something(or someone)”。加果能熟練掌握它,與外國人交談時是很有用的。例如一次筆者和一位碩士生一起參加電腦展示會,由他擔任翻譯。演示中電腦忽然出現故障,講解的外國人一時不知所措。他判斷是cpu有問題,但是不知道用英語怎么說,回頭問我。我說用國中click那課的句型,他才說出“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pu”,外國人一聽就懂了。後來與外國人商談購買電腦時雙方因價格問題僵持不下,幾經討論達不成共識,雙方坐在那裡靜默不語。我對他說不能老是這么僵持著,總得找條出路才行。他不知道“找條出路”英語怎么說,翻譯不了。其實國中英語課本里有一課講述一個人想吃雞蛋是不會說egg,看到桌子上一本畫報的封面上有一個公雞,於是就指著畫報上的公雞,問服務員what is this?服務員說是cock,他又問它的妻子是什麼,回答說是hen,他又問,它生的仔是什麼。回答說是egg,他這才說“我要egg”。這一課的題目是a way out。在這種雙方僵持不下的場合完全可以說“we should have a way out”。

(4)學習中的冷熱病。興頭起來時下的功夫很多,短時間看不到成效就泄氣。學習英語是一個艱苦的腦力勞動過程。下決心學習英語後首先要冷靜而理智地分析自己的情況(水平、目標和環境等),然後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和短期、中期和長期學習計畫,執行這些計畫時要有楔而不捨的毅力,碰到再大的困難也要頑強地堅持下去。而要做到這一切,需要的是理智而冷靜的頭腦,絕不是一時的衝動和狂熱所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