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暑期三下鄉支教體會

很榮幸參加了本次“伴你成長,關愛你的假期”xx完小支教活動。為期13天的支教生活在一首《朋友,別哭》的歌聲中結束了,給我的感覺就是太快了,那一幕幕情景,仿佛就發生在昨天,非常地清晰。

這次支教活動,給我最多的是感動。首先,我感動於炊事班班長xx同學每天早上五點多鐘就起來給我們做飯,為了讓孩子們中午不挨餓,吃完飯就準備中午煮麵,要給孩子們煮麵,還要給我們志願者煮麵,經常中餐就要在火爐旁呆上三個小時左右,這么熱的天,讓我洗了一個鍋都出一身的汗,更何況是三個小時呢?放學了去送孩子們的時候,吳班長就要想著徒弟們都在學校么?有人煮飯么?就想要早一點回來。要是別的同學煮的飯不夠,或者沒煮熟,他總是會二話不說地去煮飯。吃麵的時候也總是不落下一個人。很有責任,很感動。在昨天回來的聚餐上,有同學說,xx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其實我覺得並不為過。我想我們炊事班沒有他,我們不可能如此地順暢。[ ]

其次,我感動於這群可愛的孩子,可能他們之中有些稚嫩,確實那么地真實,那么地純潔,那么地淳樸。我帶的孩子是中班的,他們是大小中班中最聽話的,在支教的這些日子,我差不多每天都去教室陪著他們,看著他們上課,哪裡有孩子需要什麼幫助了就第一時間去幫助他們。其實呆在教室,他每說得最多的應該是:“老師,你幫我削下鉛筆。。。借刀、鉛筆。。。老師,我沒有本子。。。老師,這個xx字怎么寫,xx怎么讀”等等之類的。我就是在教室服務他們。要是哪位同學不聽話了,或者是不怎么開心了,立馬跑過去,問怎么了,詢問是沒吃早餐,還是怎么了。也有時候某個孩子哭了,就去安慰。就是這樣,感覺有時候真的有點像保姆,不過確實是很高興。除了上課,我覺得最珍貴的還是每天堅持送孩子回家,送的比較近的來回至少要一個半小時,有一次還足足用了四個小時。路途是遙遠的,但看到孩子們歡快的笑臉,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們經常把孩子送到家裡,也了解下家庭情況,很多都是土房子,家裡的床啊,廚房啊等等幾乎都是一眼望盡的。很多的家庭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據說是85%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大多是在浙江打工,因為沒有文化,很多是在種小樹苗,乾的也都是苦力,一年能回來一次算是好的了,所以這裡的孩子,常年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大多跟著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也並不是只要帶著孩子就好,他們還要做其他的農活,很多也是早出晚歸,沒有時間管孩子。也差不多因為這些原因,這裡的孩子很小就學會了獨立,會一早起來弄飯給自己吃,然後去上學,會還在上幼稚園的時候,自己洗衣服了。才八九歲的孩子,可能還很需要關愛,就要開始和年邁的奶奶撐起一個四個孩子和一個七十多歲眼睛不怎么好的一個五個在家的五口之家,這些在xx這裡都是實實在在的情況。

這裡的孩子,我雖沒有和他們建立很深厚的感情,可對於他們特別是中班的孩子,我還是大體都是了解的,來我們學習了的一共有27個,有從小班轉我們班的,也有轉去小班的,還有走親戚的,但是不管怎樣,總是保持著15位同學以上。我常常送孩子們回家,除了去了一次下茶,其他去的都是魚井和稼貴,魚井去了5次,稼貴去了4次,還算了解。稼貴的去了吳晴、吳秋玲、隆雨、吳芸芸、吳龍娟、向慧娟、龍欣等7家。其實條件都算好的。吳晴有弟弟妹妹三姊妹,因爺爺奶奶去世了,媽媽在家,爸爸在外務工,卻也很久沒回家,家裡還是土房子,搖搖欲墜,有一次回家,還看見她從隔壁伯伯家借米煮粥,原因是沒菜了。姐妹倆的身體也不好,一個有B肝,一個患不明皮膚病,但因無錢也沒有接受正規的治療,弟弟也才五歲。也就是這么一個家庭,要是我們不深入了解,我們根本不知道家裡條件是如此之差,因為姐妹倆都很乖,學習也很認真,根本不會知道。我還記得我一次送的孩子就是吳晴,那天我原本沒打算送她回家,那天她腳前一天不小心撞到了,我去給她塗藥,我說妹妹他們呢?她說在校門口,我就把她送到校門口,然後順便問了一句,要背不?她說:“要”,就這樣,我把她背起來了,很少有人背她,我也很少背別人,所以背著也不怎么舒服,她自己也好懂事的,能自己走的就自己走,只是那天實在腳比較疼,第一次把她放下的時候,又背起她告訴我剛才腳在打顫。第二天收到了她的禮物和信,真感動,第二天我也送她回家了。還有吳秋玲,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爸媽在外務工,一年回來一次,爺爺去世了,跟著奶奶,家中還有4歲的弟弟,還有伯伯的4歲的女兒和9歲的兒子,而秋玲自己才9歲。她會洗衣做飯,帶弟弟,特別乖,有一次小妹妹來學校了,小孩子喜歡亂跑,就不知道跑哪裡去了,她好急的。還有照顧奶奶,奶奶的眼睛不怎么好,有一天送他們,回來的時候,看見她在幫奶奶采草藥敷眼睛,因為沒錢治療啊。在校也非常地認真。稚嫩的肩膀,<蓮山 課件>肩負著重任,當我問她累不累的時候,她說不累。魚井的其他小朋友也帶給我很多感動。稼貴我主要是去了龍天雪、龍珍、龍麒宇、龍麗園、龍斌斌、龍金霞、廖南飛、龍玉美、龍聰美等孩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