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道德模範心得體會

觀道德模範事跡有感

10月1日,我觀看了道德模範頒獎儀式,各位道德模範的事跡感動著我,特別是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後關頭仍不忘工作、與死神相搏鬥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震撼著我的心靈。生命垂危的林院士寧願放棄治療也要工作,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為了多工作哪怕是一秒鐘,強忍著身體的疼痛不願躺下來,他怕躺下就再也起不來,再也沒法工作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可他卻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正是因為有了他的無私奉獻,我們的國防才更加鞏固,我們的民族才更加揚眉吐氣。多么高尚,多么偉大的人啊!

歷史經驗證明:無論是成就黨的偉業,還是實現個人價值,都需要用一輩子來拼搏,一輩子來積累,一輩子來奉獻,一輩子來度量。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的一輩子很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恪盡職守,在提高自己職業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我們只有像浪花一樣融入黨的事業的洪流之中,把個人抱負與祖國的需要對接,才能拓展生命的寬度,回報祖國。我們應以林俊德院士的精神為鏡子,時刻檢驗自己的內心是否有信心、決心。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黨和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有意義的人,一個不平凡的人。林俊德院士的一生,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在了祖國和家鄉上。他走到人生盡頭時,已經有資格說一聲:我對得起我的前輩和下一代。希望我們走到人生盡頭時,也有資格這樣說一聲!向令人尊敬的前輩致敬!

“xx全國道德模範頒獎晚會”觀後感

今天,我看了第四屆道德模範獎頒獎晚會,心中感想很多。道德模範的事跡深深的打動了我。恪盡職守,他們對事業虔誠執著,付出辛苦,傾注心血。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堅韌,鑄就無私風向的豐碑。這是操守,是品格,是人生境界。

隨著改革開放,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不過在大搞經濟建設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公民道德的建設。如果把社會比成一個人,物質生活就是這個人的五官,那么道德就是這個人的文化涵養。試想,你能忍受一個貌美卻滿口髒話的人嗎?鄧小平同志曾提出“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公民的道德建設就包含在這精神文明之中,而且是重中之重的一方面。現在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道德是沒有約束力的,只有法律才能制止人性中的弊端。過去那種“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社會風氣早已被視作愚蠢。古老的禮儀之邦似乎真的已經老去了嗎?

道德是我們人類最基本的素質,也是最重要的行為規則。成為道德模範那是容易的?不容易的!他們是平凡的?不平凡的!誰能說得清呢?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既然能成為模範,可見他們有的品質讓我們肯定,讓我們感動!

當已發生、將發生的道德模範的事跡層出不窮,當危難救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孝親和人的風氣遍滿中華大地,和諧社會就變得鮮活生動,偉大的祖國必然走向繁榮昌盛!

為我們的模範鼓掌,向我們的模範致敬,用我們的行動向模範靠攏。

道德模範頒獎典禮有感

得到學校通知,我於2號上午在家收看了第四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圓中國夢 德耀中華》。典禮進行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這段時間裡我被道德模範者的感人事跡深深震撼著,久久不能平靜。

助人為樂的何玥、見義勇為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誠實守信的替子還債的吳恆忠、敬業奉獻的羅陽、孝老愛親的羅長姐,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地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圓中國夢 德耀中華,54位道德模範以高尚的道德、優秀的品質、感人的事跡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對道德的最美詮釋,也是我們一代又代人對真善美的無盡追求,更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最為耀眼的一種精神傳承。讓我們像他們一樣去做個好人,讓做個好人成為我們人生的起點和目標,讓我們把這種美德傳揚的更美、更遠!

道德模範頒獎典禮有感2

魏傑彪冒著生命危險勇跳黃河救人的高尚道德,得到了社會的讚揚,此為“得”;單位給予兩萬元獎勵,此為“得”;魏傑彪將獎金捐給骨癌女孩,引發愛心大接力,也可謂“得”……然而,還有更多的好人不是“高富帥”,都是“小人物”,甚至還在為安身立命而犯愁。如何讓有德之人皆有“得”,是關係到“好人之城”究竟能走多遠的大問題。

一時做好人易,時時做好人難。魏傑彪並非偶然,其與新鄉市近年來大力推進公民道德素質提升工程和“德潤新鄉”建設活動是分不開的。當一座城市將宣傳和推動“好人現象”作為常態意識,放大善行德行效應,形成良性循環,必將引發連鎖反應,引發更多的愛心故事。可以十分肯定地說,好人做好事的動機絕非是衝著自己有“好報”有“好得”。但是,作為社會總體評價機制,我們必須做到“讓有德者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