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國培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體會

今天上午收到學生交過來的作業,是對《最後一片葉子》的續寫,上周五走之前留的。

很多同學都寫得很認真。題目是:二十年後,喬安西成為一名畫家,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在一個同樣風雨交加的晚上,她會對孩子說些什麼。

許多同學說,喬安西向孩子講起自己的故事,很感激老貝爾曼做出的犧牲,並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珍惜生命。有個學生的切入角度很獨特,他讓喬安西問孩子,一片葉子的份量有多重。孩子說很輕很輕。喬安西微笑,是啊,一片很輕的葉子,有時候,它的份量卻很重很重,因為它救了媽媽的命。於是引出故事,並告訴大家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生命永遠不會像一片葉子那樣無足輕重,人生的路很漫長,有很多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膽怯。只要面對,總會過去的,不要放棄生的希望,活著比什麼都強。”顯然這個續寫很成功。

還有很多人說,喬安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向老貝爾曼學習,幫助有困難的人;有人說,很不幸,喬安西的孩子也得了肺炎,但是這個故事也鼓舞孩子去戰勝疾病;還有個學生以對話的方式寫到喬安西以老貝爾曼為榜樣,也在有生之年畫出一幅“驚世之作”,無疑,這樣的續寫是成功的。

總的來說呢,學生的續寫還是成功的。我也想到,我們在抱怨把孩子教成一個模子,缺乏想像時,或許也是因為我們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留的作業無味。

最近在聽國培計畫的一些課程,講到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具體,有彈性,要集中,是連續的。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教授舉例子說,一個中學語文教師,讓學生概括《背影》的故事,教學目標是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第一個學生是用四五句話來說的,很顯然不夠簡潔,第二學生用六句話,第三個學生用差不多十句話,當然,這個老師很不滿意。下課後,教授對那個教師說,你應該給他們明確,用一兩句話來概括,學生就心裡有數了。

其實在平時我有這個毛病。學生每次都會對著參考書上的答案念,實在是無用。而上次在參考書上看到,怎樣概括故事情節,要抓住哪些內容,把這個很籠統的問題就肢解了: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發生了什麼事情,結局如何。這樣以來,學生只要把這些要素找出來,連成一句完整的話,就概括出了故事情節,而且也不會落下關鍵的東西。《兩個天鵝的故事》我用的就是這個方法,感覺效果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