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建黨偉業》後感:青春之歌

這是一幀優美的畫面,王會悟撐著一把傘,佇立在嘉興南湖一艘遊船的船頭,煙雲籠罩下的湖面,古色古香的木船以及她曼妙的身姿構成了一幅美景。船艙內,毛澤東、鄧中夏等12名中國共產黨先鋒戰士圓滿結束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後激情澎湃,神采奕奕,對中國共產黨的前途充滿了憧憬與期待,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國際歌》……

看著,看著,我也不禁血脈賁張,熱血沸騰。是呵,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無疑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多少青年才俊和仁人志士為此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人激越的篇章。從毅然走向絞刑架從容就義的李大釗到留下“可愛的中國”動人篇章的方誌敏,從飲雪餐草愾然抗日的抗聯到浴血奮戰憤然殺寇的回民支隊,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到“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這一串串閃光的名字,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必將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必將永遠飄揚在黨旗之上。他們無疑是矗立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座又一座永遠的豐碑。

譚嗣同說:各國變法無有不流血犧牲者,今中國變法,流血犧牲,自我輩始。影片中五四運動的段落非常精彩,可謂是高潮迭出。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匡互生、鄧中夏、羅家倫等眾多青年學生的愛國激情與革命熱情,以及李大釗、陳獨秀等黨的早期領導人展現出來的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必勝勇氣和堅定信念。“領土不整,國家必亡!國家有難,匹夫有責!”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青年學生首先挺身而出,火燒趙家樓,並且在共產主義者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足以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五四運動”,使中國歷史掀開了嶄新的一頁。看吧,浩浩蕩蕩的學生遊行隊伍,響徹天地震耳欲聾的“還我青島”的吶喊聲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的悲憤之情……聽吧,“我們今天的行動,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誓死力爭!愛國無罪!”“工人的工字,怎么寫?……對,頭頂著天,腳踩著地。工人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天字。這個天,是天下的天。工農大眾,就應該是這天下的主人。”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迅速擴展到20多個省100多座城市。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台。迫於人民民眾的壓力,中國代表最終沒有出席巴黎和會簽字儀式。這是一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這又是一個青春綻放的時代,《建黨偉業》完整地向觀眾展示了一個青春、激情、奮鬥、獻身的故事,一代青年人勇敢擔負了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藍圖,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文明之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鬥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與今天,水乳交融,血肉相連。

火車機車滾滾向前,隆隆作響,這是電影中反覆出現的場景,揭示了歷史發展洪流奔騰向前的真理。《建黨偉業》這部史詩巨作從辛亥革命開始,一直演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十年里發生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湧現了多少名垂青史的風雲人物,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運動、袁世凱稱帝、護國運動、張勛復辟、護法運動、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些國人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歷史事件,曾使我們憤怒過,哀痛過,無奈過,彷徨過,興奮過,期待過……至今仍在我們的腦海里歷歷在目,記憶猶新。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便是真實再現了那段風雲變幻、可歌可泣的中華民族在苦難中抗爭奮鬥並逐漸發展進步的歷史。

《建黨偉業》既有蒙太奇式的懸念,又有娓娓道來的清晰脈絡。整部片子下來,結構嚴謹,歷史真實,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等一批披肝瀝膽、志在千秋、在風雨飄搖之際為國家赴湯蹈火的中國共產黨先鋒人物血肉豐滿,栩栩如生。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把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弱點以及政治信仰等一一呈現出來。如扮演李大釗和陳獨秀的現代實力派演員張嘉譯和馮遠征更是把在工人學生中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兩位先進知識分子英雄惺惺相惜的味道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瘋狂的北大演講部分,更是讓觀眾熱血沸騰,激動不已。說句大實話,觀影之前,我心目中的陳先生是個投降主義者,我一直持鄙視的態度。然則他和李大釗立於北大校園之中,我感覺他簡直成了中國的馬丁?路德。我明明看見了陳先生的錚錚鐵骨以及救國愛民的鐵血丹心。陳李兩位成了當時一呼百應、揮臂群起的風雲人物。兩位英雄演講後的握手也頗具男人味,那是在交心,在鼓勁啊!他的演講辭極富震撼力,振聾發聵。“要使民眾覺醒、國家強大,就必先將民眾心中這座兩千年的大山徹底推倒。” 劉燁扮演的青年毛澤東也是形神兼備,別具魅力。寒冬淋雨奔跑那場戲很好展示了青年毛澤東的頑強意志和堅定信念。“做我的媳婦是要吃苦的,從此沒有安生的日子,沒有彩禮,沒有花轎,甚至連個媒證都沒有。”“心婚即是實婚,有你足矣。”他與楊開慧的婚禮儘管簡樸,但是浪漫溫馨。兩人新婚之夜的對話更是把中國革命先驅者的高尚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青年毛澤東苦苦探尋中國革命的出路,他勤奮好學,勇於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努力,北大課堂風波、五四運動激情演講、南湖遊船一大會議等場景成了他心懷天下、堅持不懈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