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國小數學年會心得體會

參加國小數學年會心得體會

12月26日、27日有幸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xx國小數學第15屆年會。在這短短的一天半里,觀摩了兩節精彩的數學課,聆聽了四位優秀教師的成長曆程,領略了國外的教育思想,分享了全國數學年會的精神。兩節精彩的數學課及四位優秀教師的成長曆程,讓我意識到自己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兩位校長的異國考察,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西教育的不同,翟主任的另類解讀全國數學年會精神,讓我看到了數學課革的方向及數學課堂中應注意的問題。尤其是本次年會觀摩的兩節精彩的數學課,讓我受益匪淺。

第一節是彭飛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彭老師沿用了面積公式教學的一般流程:猜想——驗證——得出結論,但在局體到每個環節的教學時又有突破。

一、重視學生操作、探究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彭老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將全班的猜想歸納為三種不同的方法:底乘鄰邊、底乘高、底乘底。然後拋出問題:哪種方法正確呢?怎樣來驗證?學生根據長方形面積的學習自然而然的想到用方格紙來驗證。通過數小方格來驗證猜想,得出底乘高可能是正確的。然後小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總結,驗證猜想。在整個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教師僅僅是一位引領者,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生的主體性得以體現。

二、注重數學學習方法的滲透。

“ 轉化”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思想方法。彭老師在教學本節課時採用了“轉化”的思想。“你能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的什麼圖形來推導它的面積?”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啟發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做的高剪開,通過平移,拼出長方形。第二種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中間任意一高剪開,第三種是沿平行四邊形兩端的兩個頂點做的高剪開,把剪下來的兩個小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和剪後得出的長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把三種方法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討論比較,轉化後的圖形和原圖形有什麼樣的關係,並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語言,組長匯報。這樣就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孩子們了解到轉化的思想很重要,在以後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可以提供方法遷移。

三、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學習水平的深化

通過有梯度的練習設計,提高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掌握水平。以開放練習的形式,出示①計算下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出示兩個平行四邊形,學生口答。②出示信息窗,將紅點問題作為練習題來處理。③討論:下列兩條平行線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小相等嗎?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明白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通過這些練習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認識,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改進學具,更有利於學生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掌握。

彭老師將傳統的長方形活動框進行了改進。在活動框下面附了一個長方形,這樣學生在拉動的過程中能直觀地看到:將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為什麼?

我的思考:

在享受彭老師精彩的課堂時,部分環節的處理引起了我的思考。

思考一:

學生將平行四邊形拼割成長方形的操作過程中,學生們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都是一樣的,都是向右傾斜的。是不是可以用不同樣子的平行四邊形來拼割更有利於學生直觀地接受?比如,有的平行四邊形向右傾斜,有的向左傾斜,有的上下長,有的左右長等等,但無論什麼樣子的平行四邊形最終都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思考二:

學生小組合作將平行四邊形拼成了長方形後,如果接著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這個過程,為學生架起由具體到抽象的橋樑,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行四邊形到長方形的轉化過程,這樣做是不是會更好些呢?

思考三:

練習題的最後一題,比較兩條平行線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大小。從學生的回答情況來看,這道題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如果能加強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對應高的認識,相信這道題對學生來說就不會存在難度了。比如在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後,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指一指底和對應的高分別在什麼位置,問問學生用底和不對應的高相乘可不可以,這樣就強調了用底和對應的高相乘,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認識也會更深。本課的教學中平行四邊形底和高對應關係的尋找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為日後學習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奠定了基礎,但彭老師的課中恰恰缺乏了這樣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