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心得之談

康橋雙語幼稚園綠家園中a班  許悅彤 xx.12.12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每個人道德修養的外在體現。為了讓幼兒從小養成“講文明、重禮儀,懂謙讓,會感恩”的習慣,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講文明講禮儀的行列中,我園一直以來都在開展著“文明禮儀”的課程活動。通過了活動的開展和平日裡的培訓學習,我從中領悟到了文明禮儀的真諦,現在我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什麼是文明禮儀?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禮儀?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人類為維持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小到家庭、企事業單位、社區,大到城市、國家),更能夠潤滑和改善人際關係。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人交往的日益頻繁,文明禮儀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生活、商務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學習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對提高我們自身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明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自古以來,中華兒女一直將文明禮儀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文明禮儀更顯得尤為重要,它內容之多,範圍之廣,可謂包羅萬象,無處不在。一個人的舉止、表情、談吐、對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個人的素質修養,一個單位的整體形象。 

二、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無不遺憾的發現,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來看看一則新聞:“十一”黃金周的第二天,新疆烏魯木齊市南山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在遊覽途中看到景區垃圾遍地,便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再來看看孩子們,現在的孩子都是在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下生長起來的獨生子女,在文明禮儀方面存在著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長輩們重智力學習輕德育教育,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忽略了對孩子文明禮儀的教育,導致了他們對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與父母溝通,不理解家長的辛苦,不珍惜家長的錢財,不分擔家庭的勞動,一味索取不知奉獻;這些行為直接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影響了學校的形象。

三、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1、社交禮儀無處不在。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社交禮儀。 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應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樹好自身形象,樹好單位形象,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馨和諧。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外表文明是內心文明的反映,培養良好的禮儀行為,必須有內心的文明素質。所以我們都應當認真學習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習慣。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著裝端莊整潔,舉止文明斯文,保持一種有內在素質,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

2、講究禮儀,注重細節。

良好的禮儀素質,文明的行為,並非一朝一夕能提高和養成的,而要靠平時做起,從點滴做起。如接一隻電話,應當首先說:“您好!請講……”這種和藹可親的話語,會給人一種親切、溫馨的感受。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時時處處講究禮儀禮節,注意職業禮儀,而且還要講究家庭禮儀,注意家庭美德的培養,自覺做到尊老愛幼,相互尊敬,講文明,懂禮貌,守規矩,和睦相處。我們只要持之以恆地注重實效,從平時做起,從點滴做起。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是行人的時候,往往是怎么就近就怎么走路,管他有沒有紅燈,管他有沒有人行道,討厭那些沒按規章開車的人;當我們開車的時候,總是搶車道、夾塞兒、占非機動車道,討厭那些在馬路上亂闖的行人。當我們是消費者的時候,經常把個人的怨氣往服務人員身上撒,還總說他們態度不好;當我們是服務人員的時候,又總是把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上來,卻總怨顧客太挑刺。當我們和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事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