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學學習心得體會文章

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企業提供信息的部門,這一份工作是怎樣的呢?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管理會計學學習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管理會計學學習心得範文篇1

不知不覺來到南方醫科大學已經一個多月了,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課程,一切都是新鮮並且令人好奇的。作為一個應屆醫學畢業生,沒有隨波逐流地湧進醫院當醫生,也沒有選擇參加國內的研究生考試,而是選擇來到這裡,開始一段全新的、富有挑戰的旅程。這段旅程的第一站,就是管理會計這門課。因為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再加上從來沒有接觸過財務課程,我就好像一張白紙,很興奮地期待被塗滿多彩絢麗的顏色。

xx大學的石教授是這門課的授課老師,在做完簡單的自我簡介後,他就開始帶著我們在數字的大洋里暢遊了。石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會計不是記賬的,而是在用數字在規則下玩遊戲的。這句話真的徹底改變了我對會計的定義,以前總以為會計就是一個小賬本,出入多少記多少,但現在不是了,感覺會計才是“操盤手”,才是這個遊戲幕後的大BOSS。

會計作為一門套用性的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上課的進度跟節奏都很快,需要課前把厚厚的Accounting做預習,甚至要去圖書館查資料,要不然跟不上老師的飛快步伐。我想,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這都是不小的挑戰。因為我們很大一部分同學並不具備經濟類的背景知識,對於很多專有名詞,比如:留存收益、流動負債跟現金流,在不理解其含義的情況下,就不理解它們之間的聯繫,比如:存貨、成本跟資金三者的關係,當然,還有一些簡單的數學計算,比如:流動比例、資產負債率,這都是需要課前預習都要做到的。不然上課的時候就聽得雲裡霧裡的,跟高中上物理課的感受差不多,特別苦逼。老師給我們每個小組發了會計分錄的練習,用實戰來檢驗自己到底學懂了多少。說實話,第一個練習的時候,大家好像都挺苦惱的,因為學是學了,不知道怎么用,還有就是中英文的差別,不明白中文的分錄怎么用詞。但仍然有那么幾個強悍的人,備受老師讚揚GOODJOB。那節兩個小時的訓練課結束以後,對於學以致用感觸良多,在後一節訓練課上,感覺明顯的熟練了不少。

我很喜歡這裡的教學環境跟方式,很輕鬆,沒有束縛感跟緊張氛圍,而且都是分小組學習,是一個全新的學習模式。應該老師們用心良苦地安排提前讓我們適應國外的學習方式。最贊的就是課程過半會有一個對教授的評估表,打評分、匿名填寫各種意見,能很好的反饋學生的心聲,也有效促進教授改進授課方法跟調整授課內容,使“教”與“學”很好地溝通和調整,更加促進未來的學習,很民主噢。

管理會計把我們帶入了管理的一個微觀世界,讓我感受到了這些知識是在用細微的力量影響一個企業。

管理會計學學習心得範文篇2

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得到廣泛採用,產品更新換代周期普遍縮短;新興產業部門層出不窮,資本集中規模越來越大,跨國公司大批湧現;生產經營的社會化程度空前提高,企業內部各部門乃至職工個人之間的聯繫普遍增強,競爭日益激烈,這種情況迫使企業管理方式必須變革,在這個階段上,管理會計適應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不僅完善發展了規劃控制會計的理論與實踐,而且還逐步充實了以“管理科學學派”為依據的預測決策會計和以“行為科學”為指導思想的責任會計等內容;不僅管理會計的實踐內容及其特徵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套用範圍日益擴大,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學好管理會計這門學科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以下我簡要談談我個人學習管理會計的一些心得。

首先,在學習這門課之前,要把管理會計這本書大致翻閱兩三遍。在翻閱的過程中慢慢地去熟悉它、了解它、熱愛它,要與它建立起深厚地感情。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出一定的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譬如,我在翻閱時就比較留心管理會計這門學科的形成、發展,與財務會計的聯繫與區別,以及它在會計這一領域當中的地位、作用、影響等等。因為我個人認為在首次接觸這門學科時,最重要的就是應該先了解其形成的一些背景資料。每一個人在首次接觸一門新課程時,最難過的也就是這一關了。雖然在學習這些背景資料時會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它對我們以後學好這門課是相當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用心去看去體會,很快你就會融入到書本當中了。

第二,一定要認真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的內容,在預習前還要制定好相關的預習計畫。如,一次要預習多少章節,大約要花多長時間等。在預習過程中,遇到有疑問的地方最好用筆劃下來或做一個自己看得懂的記號。預習一般至少要把相關內容仔仔細細看上三遍以上,要逐字逐句去理解它,特別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一定要看透、吃透,它是學好一門學科的奠基石。

第三,上課時一定要注意聽講,記好筆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學習啥,這都是重中之重。認真聽老師講課四十五分鐘,甚過你自己看書兩小時。筆記該記的就記,沒必要的就不用記,聽聽即可。如,書上有的就可以不用記在書上劃下來就可,一定要靈活運用,不是說把老師所講的內容都記下來才能學好這門課。如遇聽不懂的地方課後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爭取當堂的內容當堂消化。

第四,要把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認認真真地溫習一到二遍,把不懂的地方搞懂,實在搞不清楚就請教同學或者老師。在溫習過的基礎上,開始做老師布置的作業,作業一定要自己親自動手做,千萬不可直接抄書後答案或抄同學的作業。做時最好不要一邊做一邊翻書,那樣效果非常的不好。如果實在做不出來時,再翻看書後答案或參照一下同學的解題思路也為時不晚。當然在借鑑別人的答案時,不要只顧一味地抄在作業本上,一定要先仔仔細細琢磨別人的怎么思考的,為什麼要這么做,實在想不通再問問同學或老師。完了以後自己還要獨立地做上幾遍,易於理解和加深印象。此外,對於這一類難題最好做上標記,以便提醒日後複習時要多留心。在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後,最好再把練習冊上的相關內容做一做,同樣先不要翻看書後的答案,自己先動手做,做完後再對照。如有錯的,改過了是必要的,但是最要緊的還是理解它,理解不了要么問老師,要么問同學。同樣,也應在這一類題目上打上標記,便於日後複習。我個人認為練習冊上的內容最好不要等到要考試時才做,那樣不僅內容多做不過來,而且也不便於理解和消化。知識是在於日積月累的。

第五,為了更好地學習好管理會計這門課,我個人建議最好再去圖書館查閱一些相關的書籍,借回來後看看,遇到好的解題思路就記在筆記本上,以便日後複習時用。

簡而言之,要想學好這門學科,關鍵還是在於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就是在於靈活運用,只要理解透了,啥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管理會計學學習心得範文篇3

小的時候,曾聽得這樣一則故事:

說是禹夏時代,大禹王曾在陵山上召開過一次諸侯會議,考評諸侯的功績,這次計功大會剛剛結束,大禹便死了。當時諸侯們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把他的遺體葬在陵山上,為了紀念大禹和他主持的這次會議,經諸侯商定,把陵山更名為”會稽山”而這個”會稽”則成為了後來”會計”的來源。

我想,這定然不會是”會計”一詞的來源,但這段傳奇故事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傳奇的”會稽。

有幸進入南京財經大學學習,《會計學導論》是本學期所開設的專業課之一。

妙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

終於我踏入了會計的殿堂,開始小心翼翼地學習。

在學習中我明白了,要想學好會計,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

會計的發展有著悠長的歷史與深厚的底蘊,中國的會計早從西周時期便出現雛形,一直發展幾千年到達現在,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讓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壯大,也日趨完善,而國外的呢?並非歷史短淺,從古代會計到現代會計的成長之路,讓國際會計學長期處於領先地位,更加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不斷產生。我堅信,會計這門學科會在世界各地繼續高速地發展下去,“不拘於現在”是現代會計人心中唯一的信念,因為由會計的產生髮展是必然可以預知。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科技越發展,會計水平越高!

會計的產生與發展與其所處環境息息相關。它不僅受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等外生環境的制約,同時也受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組織等內生環境的影響。就當前我國會計工作與其所處環境而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會計信息的滯後現象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反差較大;會計實務與知識經濟的洶湧而致的矛盾較大;中國社會文化環境的保守性與會計國際化矛盾較大;社會現實環境和國家相關法律的逐步確立的差距太大。 然而要想學好會計,更重要的是弄清楚其職能是什麼。

那會計的職能是什麼?人們對它的看法五花八門。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利作用,包括對巨觀經濟發展和對微觀企業經營所產生的各種作用。一般認為,會計的社會職能主要包括提供信息職能、資源配製職能、利益保護職能、行為規範職能和行業管理職能。我所理解會計有的主要內容有:

一、提供信息職能

提供信息職能是會計固有的功能。會計從其產生之日起,就是藉助於特定會計方法,收集加工並記錄和報告會計信息。

二、資源配置職能

在發揮會計模式的資源配置職能過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後果,它是指會計報告將影響企業、政府、工會、投資人和債權人的決策行為,受影響的決策行為反過來又會影響其他相關方面的利益。就是說,無論是通過會計規範制約會計人員,還是依據會計準則規範會計信息,都是為了實現對相關利益主體的保護。

三、利益保護職能

利益保護職能是資源配置職能的延伸。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利用會計的利益保護職能來達到預期經濟效果的例子非常多。我國改革開放之前,一直實行分行業、分所有制的會計制度,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計報表中的主要報表——資金平衡表中資金占用方的排列順序是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專項資產。這種會計制度實際上體現了對國家利益的保護。其依據在於,企業的資金絕大部份來自於國家投資,其中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又占最大比例。因此,必然要求通過會計報表重點反映國家財產的安全情況。上述例子說明,會計的利益保護職能已經為人們普遍接受,並在會計實踐中有意識地加以動用,以實現對特定經濟主體的利益保護。

四、行為規範職能

在會計僅僅用於記錄剩餘產品數量時,或是僅僅作為累計家庭收支的工具時,還沒有具備行為規範職能。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制度的進步需要通過會計核算與記錄的業務數量越來越大,參與會計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會計逐漸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在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監督會計人員忠誠與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會計行為的規範職能應運而生。

會計的發展有著悠長的歷史與深厚的底蘊,中國的會計早從西周時期便出現雛形,一直發展幾千年到達現在,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澱讓會計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壯大,也日趨完善,而國外的呢?並非歷史短淺,從古代會計到現代會計的成長之路,讓國際會計學長期處於領先地位,更加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不斷產生。我堅信,會計這門學科會在世界各地繼續高速地發展下去,“不拘於現在”是現代會計人心中唯一的信念,因為由會計的產生髮展是必然可以預知。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科技越發展,會計水平越高!

五、行業管理職能

各國會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職業及其組織通過法規,制度等對會計行業進行規範。 不同國家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體制不同,會計職業在該國家的工作範圍和法律責任有所差別,制定規章條例的機構也會因國而異。因此,會計的行業管理只能也會表現為不同的形式。

其實會計學遵循的是儘可能科學準確的以數字來量化經營成果,但即使這樣,在有些情況下,會計學也不反對在以多個準確數字輔助下,最終通過概念化的商業直覺來做出判斷。比如,在投資回報、利潤中心考核等很多方面,會計學都設計了多種經濟指標來做量化的比較,但每一種都不能涵蓋所有角度,最終只是作為決策參考,由決策者根據自己認為哪個角度的評價對決策最重要來選定決策依據。尤其在近些年,會計向人力資本會計、企業綜合業績評價制度、戰略管理會計等新的領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跨學科套用和難以量化的指標,也許,不苛求量化,建立在一定數據基礎上,看似主觀的決策才是最科學的。

不同程度、不同門類的會計方法不是適用於所有企業,企業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發展情況、內外環境,逐步採用合適的會計方法,比如,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所處環境未達到激烈競爭狀態時就未必需要採用。此道理同樣適用於其他管理科學和策略,管理效益不能超過採用成本時,就不應該增加這些管理職能,當然,此處的管理效益不僅只對利潤的貢獻,還要看到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

常常想,選擇了會計職業,其實是選擇了一種支付方式,別人償還的是短期借款,而我們卻是遠期票據。

市濁我本潔,市棄我多情;

愛恨兩交夾,意見慰公眾;

但上千回當,難移一絲誠;

縱下萬遍海,不沾半點腥;

任憑路崎嶇,千山我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