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師研修學習總結

今年高級教師培訓採取這種形式,我覺得非常好,對於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這些研修材料可說是經過了專家們精心的準備,也很有價值.

1.看了xx老師的視頻課,受益匪淺收穫良多。如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將傳統的講授法與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融合,提高學生的參與率,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信息,處理信息或數據的能力和學生的探究能力。並著力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學以致用,體現化學與生活、生產等密切的聯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前組成學習小組,上網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然後在課堂上交流與討論。

2.通過學習有不少新的認識:

㈠例如化學反應原理模組的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①是不能正確處理必修模組與化學反應原理模組教學的層次性問題。一方面,老師們忽略了必修模組與選修模組的銜接,在進行選修模組內容教學前,常會忽略學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礎;在教學後,又經常會忽略引導學生對“在必修基礎上發展了什麼?”這一問題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廣度把握不到位,經常出現“選修模組教學平庸化”的現象,即在化學反應原理模組教學中,僅關注具體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科思想方法的體現。

②是在教學中沒有突出化學反應原理模組特點。在化學反應原理模組內容的教學中,要突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驗與理性推理相結合的特點,要關注物理化學基本思想方法的運用。

③是處理不好幾個關係。例如,處理不好定量分析與計算的關係,將定量分析問題的思路與複雜的數學計算等同;在教學中死摳概念定義,忽視對概念的整體關係和內涵實質的把握;缺乏多樣化教學處理方式,等。

㈡理解了為什麼在高中教學中要引入“熵”?如何理解“熵”?

熵的因素跟焓的因素在決定化學反應方向上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而且現代科學裡面熵的概念已經得到廣泛的套用,比如信息學裡有“信息熵”,生命科學裡有“負熵”,化學裡面確定反應方向從有序到無序等等。也就是說,我們過去的中學生基本上一個“熵盲”,而一個搞自然科學的人如果不懂得熵,他就不能算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因此我覺得我們在中學課程引進熵等新的概念,對於中學生的思想觀念的發展、適應新的科學的發展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對熵的理解要把握住兩點:一是熵是用來描述大量粒子的混亂度的物理量,少量粒子談不上“熵”;二是混亂度實際上就是均勻程度,混亂度最大就是最均勻。通常大家以為均勻跟混亂度好像是完全相反,實際上均勻就是混亂度,任何一個體系均勻了,就是混亂度最大了。譬如我們把一滴墨水滴到水裡頭去最後變成均勻了,那就是熵增加了、混亂度增加了。

㈢如何理解“自發反應”概念?

對自發反應的理解有兩點很關鍵,一個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強下,不藉助於外力(如光照、通電等)靠自身的能力來進行的反應;第二個一定要指明是在什麼條件下自發,如果脫離了這兩條去談任何自發反應,我認為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些高中新增知識學習在把握教學的深度和難度方面有了很大的認識提高,謝謝!

3.學員提出不少好的體會和建議讓我在思維廣度深度都有進一步提高。

例如:xx市第四中學 xx :教師最大的困惑是難以把握教學的深度和難度,在教學中經常會“挖得很深”,逾越了學生的認知能力,脫離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其導致的後果就是學生覺得認知困難,被動的進行機械記憶。聽了xx老師對教材的分析既有高度又能結合教學實際,問題的切入和解決都達到釋疑解惑的效果,很有收穫。福安市第八中學 黃光華: 學生在學習化學必修1之後,對鋼鐵腐蝕的原理和危害性已有所了解,並能已有知識進行鐵防腐,這對學習本單元知識有所幫助。目前,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基礎較好,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思考,課內認真聽講,勤於動腦,規範操作,善於觀察,那么學習本單元內容,掌握本單元重點內容和學習方法,應該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南安市新僑中學 蘇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