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我的手》貧困孩子接觸大學系列活動策劃書

前言:

寒假時從網上看到一則訊息:至XX年2月8日止,一位四胞胎母親在鄭州街頭連續下跪乞討了28天。原因很簡單,他的二兒子被查出患有化膿性腦膜炎和腦積水,在家裡花盡所有積蓄後,為了孩子,她無奈地選擇了下跪“乞討”。而這類有關“人窮志短”的訊息我已經聽過或看過n次,有父母為替子女籌備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跪地求乞的……

與此群體相對應的學生就是所謂的貧困生。

貧困生問題決不僅僅是一個家庭,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目前,絕大多數貧困生家庭為子女籌措高額學費而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使整個家庭的生活困難重重,久而久之,必將引發社會問題。試想想,在我們的高等學校,20%的學生處於生活困難當中,而他們中間許多人存在心理障礙,這符合我們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奮鬥目標嗎?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關注社會弱勢群體,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社會長治久安的需要,是意義重大的政治問題。

調查表明,由於貧困生有 76.96 %來自農村,所以地處農村、經濟收入低成為貧困生經濟困難的最主要原因;兄弟姐妹較多也是目前來自農村貧困生經濟困難的原因之一,占 37.39 %。而親人生病也是貧困生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比例為 53.04 %。與之相比,來自城市(鎮)的貧困生父母下崗、無固定收入則成為其經濟困難的最主要原因,且其百分比數與城市(鎮)生源數大體相當。

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在缺乏基本的學習、生活條件和心理壓力下,學業上感到困難和吃力。他們或者因四處奔波打工學習時間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壓力和生活困頓而學習時精神不能集中,由此學業受損而影響其長遠發展,從而成為高校中的“多困生”。

高校中雖然不乏一些自強不息,在困境中艱苦奮鬥,學業上取得優秀成績的貧困生,但優秀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貧困生同其他學生一樣,只是學校中普通的一分子,家庭貧困使他們承受的壓力卻遠遠高於其他學生,這很容易使其脆弱的心理因為受傷而扭曲。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卑心理。這是貧困生最容易萌生的一種心理,而且往往容易形成自我封閉。進而影響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

2.焦慮心理。貧困生由於家庭貧困,經濟壓力很大。每年都要為高昂的學費、必需的生活費勞思動神,經常處於一種不安之中;

3.虛榮和自暴自棄的心理。也有的貧困生由自卑轉為自尊,對自己的貧困感到羞愧並極力加以掩飾,嚮往大學校園裡各種各樣的時尚消費,羨慕有錢一族穿名牌、進飯店,出手大方。

貧困生的故事時刻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貧困生的聲音無時不縈繞在我們的耳畔。為了更深刻清楚地關注與了解這群特殊的群體,“曙光在行動”近期特別推出“貧困孩子接觸大學”系列活動。旨在通過和一些優秀大學生的接觸中,不但能夠提早了解大學,了解知識的殿堂,更能夠提起他們對學習對生活的勇氣和興趣以及渴望。同時也可以與這些優秀的大學生結交成朋友,時時指引和鼓勵著自己。

“曙光在行動”是一個以助需助為主要宗旨的愛心團體,自成立以來始終與“陽光彼岸”遙相呼應,急弱勢群體所急,憂貧困學子所憂。西部之行,愛心捐贈等無不凝聚著社團及相關老師,企業,媒體的愛心與光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