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郭明義先進事跡的學習心得體會

近期,我認真地了解並學習了時代先鋒郭明義同志的先進事跡。他的事跡雖不驚天動地,但點點滴滴卻是可歌可泣;他雖是個小人物,但他的精神卻是偉大的;他雖在平凡的崗位,但他的追求是崇高的。

1977年1月11日,時任鞍山軍分區副政委的老紅軍余新元,親手把郭明義送上了運兵的專列;1960年1月,同樣是在鞍山火車站,余新元還曾把另一個鞍鋼礦山的小伙送上軍列,他的名字叫雷鋒。當年尚顯青澀的雷鋒、郭明義,都曾代表各自的新兵群體發言,宣誓在部隊做個好兵。這錚錚誓言,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追求。送雷鋒、郭明義踏上軍列時余新元肯定不曾想到,這倆小伙竟然一前一後都成長為感動中國的人物。從雷鋒、郭明義作為普通戰士的成長曆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正是人民軍隊這座大熔爐,鍛造出了郭明義這樣一位新時期的雷鋒傳人。

鞍鋼齊大山選礦廠經警王爾忠,和郭明義是國中同班同學,當兵後兩人又同在一個營。他回憶說,從鞍山登上軍列後,郭明義就開始幫助列車員打掃衛生送開水。火車走一路,他就忙一路。當兵那5年,郭明義做過的好事誰也數不清。郭明義參軍入伍所在的老部隊23軍67師201團“鋼鐵英雄連”,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縣的山溝里。冬天,當地天氣異常寒冷。每天早上,郭明義總是天不亮就起床,冒著嚴寒外出挑水。由於地面上結冰導致腳下打滑,水桶不時濺出水來,一灑在衣服上就結成了冰。王爾忠說,這種時候郭明義從來不叫一聲苦。挑滿水缸後,他又忙著砍柴、生爐子、燒水,就為了能讓戰友們起床後用上熱水。自己班裡忙完了,他又到別的班接著乾,常常是全排的活兒讓他一個人包了。1979年雲南發生大地震,聽到這一訊息後,郭明義專門請假,步行20多里路,趕到縣城郵局,將積攢的100多元津貼費寄往災區。當時,郭明義每個月的津貼只有六七元錢。當年與郭明義同在汽車連的戰友趙逢連,還記得這樣一件事:一次執行任務時,一名戰友開的車出現故障,在冰天雪地里折騰了半天也沒修好。郭明義看到這一情況後主動停下自己的車幫忙。“你累了半天了,去車裡歇口氣,暖和暖和,修車的事讓我來。”說罷,郭明義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鑽到車底。由於穿著大衣,幹活不方便,郭明義乾脆脫下大衣,躺在厚厚的冰雪上一修就是40多分鐘。等到故障排除時,滿臉滿身都是冰碴子的郭明義,已經被凍得站不起身來。

郭明義所在的部隊,前身是粟裕將軍的警衛營。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67師一直英模輩出,僅榮立過二等功以上獎勵的就達200多人,還湧現出了“愛民模範”金遺華、“人民的好兒子”劉英俊等一批聞名全國的先進典型。當年帶郭明義的老連長藺傳芳,12次榮立三等功,被譽為‘老礦工’。郭明義當兵那5年,天天接受這些身邊典型的薰陶,肯定錯不了! 當兵5年,郭明義從一個青澀小伙成長為一個好兵:種過菜、餵過豬、做過飯,乾的全是髒活苦活。然而,在每一個崗位上,郭明義都幹得非常出色,綜合素質提高很快。入伍第二年就被評為師學雷鋒標兵。1980年,郭明義在30多個同年度兵里,第一個入黨。他還先後5次獲得嘉獎,被師里評為“優秀團員”。老指導員康玉久回憶說,郭明義在師汽訓隊當炊事員時,每次做完飯,一有時間就看書學習。一天晚上熄燈後,他去查鋪,發現郭明義居然打著手電,躺在被窩裡興致勃勃地看駕駛書籍。正是靠著這股子鑽勁兒,當炊事員一年下來,郭明義將駕駛理論背得滾瓜爛熟,憑著記憶就能把汽車電路圖畫下來。第二年參加駕駛培訓後,他又一舉奪得理論和實際操作兩項第一。由於專業技能突出,汽訓結束後,郭明義被分到師汽車連。郭明義一下連,連隊就放他“單飛”獨立駕車出任務。談起老連隊,郭明義特別自豪:全汽車連104台車,無論啥時候,停放都是橫豎一條線,車體表面擦得乾乾淨淨。老指導員康玉久說,那時候,部隊條件特別艱苦。1979年,部隊拉到邊防常年執行緊急戰備任務,半個月吃不上米飯、一個月吃不到菜是常有的事。在這樣的環境中,郭明義一呆就是兩年多,從來沒有叫過苦。“不是我一個人不叫苦,而是所有的戰友都沒叫苦。”郭明義說。幾年下來,郭明義執行各類運輸任務數百次,每一次都圓滿完成。

郭明義做的每一件事,也許都很平凡。但偉大和平凡從來就沒有絕對的界限。我曾以為:郭明義是一位“苦行僧”,生活艱辛,寧肯自己受苦受難,也要救助天下困難人。但,當我真正觸摸到郭明義的靈魂,我發現自己錯了:郭明義是一個非常快樂和幸福的人,是一個精神的富翁,是一個富足的人。他的內心溫暖如春,寫滿人間真情;他的快樂無法掩飾,他和妻子相濡以沫,和女兒父女情深。在他翻閱200多封感謝信時,在他欣賞救助孩子的照片時,幸福在他的眼神中,在他的笑聲里流淌。快樂和幸福,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但方式不一,幸福的源泉也各異。聖者有言:惡人為了追求幸福而做惡事,善人通過行善獲得幸福。托爾斯泰曾言: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也許,人生的苦惱,往往不在於擁有的太少,而在於期待得到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