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郭明義先進事跡學習體會

郭明義讓我看到全身心奉獻而無一所求的人生是最為美麗的。

他是新時代最新的奉獻精神的最好的詮釋者,郭明義同志30年如一日熱心公益事業,幫助身邊弱勢困難群體化解矛盾,給300餘個瀕臨絕望和無助的困難家庭帶來新的希望。他用愛心“捂熱”冷漠,甘做和諧社會的“潤滑劑”。這一切的一切,讓我想起了一個詞:無欲則剛。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曾經聽過這樣的說法:因為幫助過別人而沒有的到回報,經常耿耿於懷;因為傷害過別人而沒有得到報應,卻是心存僥倖。無疑,郭明義的無私的奉獻精神就是對這種消極說法的最有力的反擊。在新時代,對於曾經被貼上溫室中花朵標籤的80後如今都要進入而立之年,然而那些曾經的霧花水月的迷茫有沒有完全散盡,儘管社會的主流設積極向上的,但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物慾橫流的思想在腐化著一些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所以郭明義這種新時代奉獻精神的傳承者無疑給人們指明了方向。茫茫霧海的一座燈塔,為想回家的水手豎起來一座航標。我們的人生觀必須始終以天下為己任,就是我為人人的奉獻精神。奉獻是時代永遠的主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郭明義是一個普通的奉獻著,他沒有去追求高官厚祿,沒有去追求紙醉金迷,相反,他在追求的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之根基。當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反而不能使社會利益最大化。他可能不知道亞當.斯密的這句話,他可能不能總攬全局,站在領導的高度,去告訴別人怎么做,但是他卻以實際行動告訴了80後,那些曾經迷茫的一代人一個道理:我其實可以通過自己去感染別人。郭明義同志少言寡語,但其博大無私的愛心如旗幟般感召著越來越多的人向社會伸援手、獻愛心,匯入時代的強音。

學習郭明義同志,在我們的價值觀的正確確立上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大學》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告訴我們了做人的道理與標尺及目標,郭明義同志的一言一行踐行了這條準則。有時候,我們聽到這樣的一句話: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修身、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卻是以上三條的前提。郭明義同志作為一個普通的鞍鋼工人,沒有做到治國平天下,但是他卻守住了心靈之本。一滴水雖小,但是可以折射出太陽的七色光輝;一個人雖小,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周圍的人,進而影響社會。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動力支持著他走這么遠?尋尋覓覓之後,豁然開朗。那就是:歸心靈之本,溯生命之源。郭明義同志的這種境界在我們80後的價值觀的確定上指明了方向。眾所周知,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曾經一度泛濫,但始終沒能成為社會主流,因為它們有不能成為社會主流的客觀原因,那就是它們的價值取向本身即是為這個時代所不容的。郭明義同志就生活在我們的周圍,我們可以看到他一天的生活,我們沒有必要去懷疑這一切。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向他學習。他的價值取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習這種價值觀對於我們的成長是有益的。從內心坐起,撥開思想的迷霧,守住心靈的那份淨土。那才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道德的標準、社會的根基。

學習郭明義同志的事跡,不僅有有益於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而且會在實際的工作中產生積極的意義。在郭明義眾多的角色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莫過於“翻譯”這個身份了。並不太整潔的工作服、一口地道的鞍山腔,以至於人們很難將他和翻譯這個“文職”聯繫在一起。殊不知,郭明義對知識有著一種近乎忘我的渴求,他就抓住一切“縫隙時間”從零開始學習英語。他想,多學些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場。有段時間,郭明義每天都要騎腳踏車到市內的夜校學習,一個來回就要40多里地,紮實的英語基礎正是在這條路上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功夫不負有心人,靠著這種鐵杵成針的毅力,郭明義還真是勝任了翻譯的崗位而且乾的有聲有色。這是什麼精神?《荀子》言: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這就是鍥而不捨的精神。對待工作的認真與堅韌的精神,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同樣也是我們年輕人,特別是剛參加工作沒幾年的青年,深刻學習的一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業,他靠的就是:積累。這就要求我們熱愛我們的本職工作,積極參與,拼搏進取。正如全國勞模徐虎所說的“我的工作崗位是平凡的,但我的工作不是平庸的”。

以小見大,學習郭明義,就是讓我們從小事做起。我們大家需要明白的就是:大愛源於小德的積累。那么,就讓我們從小做起,從內心做起,歸心靈之本,溯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