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暑期調研活動策劃書

一、項目背景及意義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流動農民中的兒童數量急劇增加。兒童問題的突出使得流動從根本上超越了“勞動力流動”的意義,兒童是農民工中的一個特殊部分。解決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不僅呼喚義務教育的體制調整,而且呼喚多方面的制度創新。

民工從農村進入城市,依靠替僱主工作為謀生手段,但不具備非農業戶口的社會群體。由於中國大陸至今未廢止的戶籍制度的存在,直至XX年,這一群體基本上沒有工會組織、幾乎沒有任何權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福利,“農民工”成為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體,也是城市被僱傭者中勞動條件最差、工作環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體;同時也是中國產業工人中人數最大的群體,據估計XX年有1.5億人。

我國農民工現象的產生主要根源:我國農村人多地少和農業收益低。目前我國大陸耕地的總面積不到20億畝,人均耕地約為1.4畝,而且在最近十幾年中,由於工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耕地在以每年約1000萬畝的速度銳減。如果不考慮農民的兼業問題,農村中的剩餘勞動力約在三分之二左右,這些剩餘勞動力必然要向非農產業轉移,而大部分人向大,中城市轉移。在這一轉移過程中,農民工問題逐漸顯現出來,逐步引起人民的重視,並成為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農民工是一個很大的弱勢群體,而且大部分農民工是舉家進城打工的,由此子女上學便成了一個難題.城市農民工是處在社會底線的人,他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將來可以有個好的前景,然而農民工子女並不能就近上學.XX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中央編辦、公安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意見把占流動兒童少年的絕大多數、處於弱勢地位的“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從“流動兒童少年”群體中單獨提出,突出強調。當然要考慮解決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必須考慮城市的接納力,考慮它現實的和可以的接納力。

農村勞動力流動持續到現在,農民工子女即第二代移民問題已經浮出水面。相對於流動的勞動力來說,這是一個派生的部分。但是,這個群體有著一種獨特的成長性,在他們身上,體現著更深遠的社會變遷意義。生活經歷和人生經驗,使他們在生活上和思想上都無法安於現存的城鄉體制,也使他們有著強烈地改變自己命運的憧憬與衝動,而他們在城市裡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將決定他們努力的方向。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使城鄉分割舊體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近兩年,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問題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二、活動主題

“同樣的藍天、同樣的笑臉——關愛農民工子弟”。有這樣一類群體,他們用自己粗糙的雙手,在嚴寒酷暑中讓一座座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他們的願望不過是希望在城市中有著自己生存的一個角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城裡的孩子那樣穿著整潔的校服,背著書包有說有笑地走進校門,他們淳樸、善良、踏實,這就是農民工。他們是弱勢群體的代表,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女需要我們的理解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