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渝東南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意見

(三)拓寬旅遊投融資渠道和平台。

創新主管部門貼息、地方政府優惠、擔保公司擔保、金融機構貸款、項目業主承貸“五位一體”的投融資模式,重點推進渝東南地區旅遊投融資平台建設。深化跨區域合作,聯合毗鄰地區成立泛武陵山國際旅遊投資開發集團和旅遊運營聯合會。最佳化投資環境,策劃包裝優質旅遊項目,推進股份制改革,吸引大企業、大集團投資渝東南重點旅遊項目開發。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產權“三權”抵押融資和旅遊門票收費權質押融資,試行旅遊企業聯保貸款機制,拓寬旅遊中小企業、“農家樂”個體經營戶融資渠道。

(四)積極推進旅遊用地制度改革。

加強旅遊用地供應的規劃保障,將渝東南地區旅遊規劃明確的旅遊建設用地,納入全市各級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增強權威性和法定性。將市級以上重大旅遊項目、重點旅遊景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用地,納入全市土地年度計畫指標保障體系。旅遊經營性用地通過購買地票和增減掛鈎指標予以保障。加快推進旅遊用地制度的改革進程。大力倡導節約集約用地,促進旅遊規模集聚和素質提升,提高單位土地投入產出效益。充分利用“三權質押”政策,支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

(五)改革創新旅遊景區管理體制。

創新以旅遊景區“管委會”為主的旅遊資源開發、經營管理“一體化”模式。政府保留對景區的所有權和資源保護監督管理權,在確保國家資源國有和主管部門監管不削弱前提下,積極探索景區經營權流轉制度,大力促成優質旅遊資源與優勢企業對接,使旅遊景區運作市場化、經營企業化、管理法制化。堅持以企業為平台,以資產為紐帶,整合跨區域旅遊景區的保護、開發和經營。

(六)加強旅遊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按照《重慶市旅遊人才隊伍建設規劃(XX―2024年)》,加大渝東南旅遊人才的培訓力度,支持重慶旅遊職業學院創建一般本科院校,支持與旅遊企業開展科研和“雙師型”教學,在旅遊企業建設旅遊實踐基地。繼續實施“千村人才工程”、“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培養計畫”。完善旅遊從業人員職業準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評定製度,擴大旅遊執業人員資格證書的覆蓋範圍,抓好旅遊崗前、在崗、轉崗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建立旅遊人才信息庫。定向選派一批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到渝東南地區掛職或任職,組織專家學者“送教上門”,幫助渝東南地區加快培養和培訓旅遊人才。

(七)實施旅遊發展目標考核。

市政府有關部門和渝東南“一區五縣”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意見的總體要求,將各項主要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建立健全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制訂和完善考核實施辦法,加強對目標責任、工作進度的跟蹤檢查和階段性問責、問效,並將工作落實結果納入相關年終綜合考評,努力形成分工協作、責任明確、考核嚴明的工作推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