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

為預防和妥善處置我市教育系統突發性群體性事件,規範處置行為,提高處置能力,維護教育系統穩定,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深圳市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一)預防和處置教育系統存在的各種矛盾糾紛及不穩定因素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要以鄧小平理論、“xxxx”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注2,遵循“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的原則,堅持“教育疏導、防止矛盾激化和擴大”的原則,對群體性事件及其苗頭要及時、果斷採取措施,堅決制止違法行為,儘快平息事態。力爭做到發現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處置得好,切實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內部,努力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

二、範圍和級別

(二)本預案適用於我市教育系統存在的各種矛盾糾紛引發的,通過集體上訪、非法聚集、圍堵、罷課、罷教等方式,向有關機關或單位表達意願、提出要求的群體性事件及其醞釀、形成過程中的串聯、聚集等活動的預防和處置工作。

(三)本預案中的群體性事件是指由教育系統存在的各種矛盾糾紛引發的、眾多人員參與的危害公共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的事件。此類事件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大規模人員違規集體上訪、越級上訪;

2.人數較多的非法聚會、遊行、示威,聚眾圍堵、衝擊黨政機關等重要單位;圍攻、挾持國家公務人員;

3.聚眾堵塞公共運輸,非法占據公共場所等;

4.非法集體罷教、罷課、罷工;

5.跨地區、跨行業聯動上訪請願;

6.其它由教育系統內部矛盾引發的危害公共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的事件。

(四)根據參與人數的多少,群體性事件分為以下四個級別:

1.參與人數在5人以上、30人以下,為一般性群體性事件;

2.參與人數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為較大群體性事件;

3.參與人數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為重大群體性事件;

4.參與人數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為特別重大群體性事件。

在實際工作中,評估群體性事件的級別,還應統籌考慮事件的發展演變趨勢、性質、影響範圍等因素。

三、職責分工

(五)市教育局履行下列職責:統一領導、部署排查調處全市教育系統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市教育系統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工作機制;督促檢查各區教育局、各新區公共事業局、各高校、市直屬中國小校(含中職學校,以下簡稱直屬學校)注3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各項措施的落實;會同各區政府、區教育局、各新區公共事業局、各高校、直屬學校注4組織指揮重大和特別重大群體性事件的現場處置工作等。

(六)各高校、各區教育局、各新區公共事業局、直屬學校在自身的職責範圍內負責組織排查、調解本校內(本區內)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注5蒐集、上報群體性事件情報信息;組織調動校內(區內)的應急資源做好群體性事件的先期處置工作;注6宣傳普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引導民眾以理性方式表達訴求,通過合法途徑反映和解決問題。